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少阳病

少阳病

病名。六经病之一。由邪热在半表半里所致。本病特征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脉弦等。《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注解伤寒论》卷三:“邪因正虚,自表之里,而结于胁下,与正分争,作往来寒热。”《伤寒微旨论·伤寒源篇》:“少阳受之,少阳主胆,故胸胁痛耳聋。”《伤寒辨证》卷四:“邪在半表半里,则恶寒且热,故令寒热往来。少阳之脉行于两胁,故令胁痛。其经属于胆,胆汁上溢,故口苦。”《张氏医通·诸伤门》:“若交少阳之经,则往来寒热,口苦胁痛,以其经居表里之半,邪欲入则寒,正与争则热,所以只宜和解,而有汗、下、利小便三禁。”本病多兼证。若有太阳表证时可兼用汗法,如柴胡桂枝汤证;若有阳明里证时可兼用下法,如大柴胡汤证、柴胡加芒硝汤证等。参见太阳病、阳明病、寒热往来等条。

猜你喜欢

  • 良姜

    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高良姜之简称,详该条。

  • 外痈

    病名。见《外科精义》卷上。指生于体表的痈。初起无头,局部红肿热痛,界限分明,根盘收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重者可有身热、口渴、苔黄、脉数等。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

  • 马矢蒿

    出《神农本草经》。即马先蒿,详该条。

  • 化痰

    祛痰法之一。消解痰涎的方法。依据生痰的病因,化痰法约分六种:宣肺化痰,清热化痰,润肺化痰,燥湿化痰,祛寒化痰,治风化痰。详各条。

  • 公道老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接骨木之别名,详该条。

  • 盘法

    ①刺法名。指入针后,手持针柄并作圆环形轻盘摇转的方法。《针经指南》:“盘者,如针腹部,于穴内轻盘摇转而已。”《针灸问对》又规定了每次盘转的次数,并以左右区分补泻,谓:“其盘法如循环之状,每次盘时,各须

  • 漏精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指见情思情即精液自出者。《寿世保元·浊证》:“因见闻而出者,曰漏精。”详滑精条。

  • 白脓疳痢

    病证名。出《颅囟经》。指疳痢伴有腹痛,痢下白色,或青蓝色粘液的症状。治法见冷毒疳痢条。

  • 温热赘言

    书名。1卷。原题清·寄瓢子述。初附于《三家医案合刻》之后,刊于1831年。此书内容与《温热病指南集》大致相同。内容详参温热病指南集条。

  • 梁门

    经穴名。代号ST2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上4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又云去任脉三寸)。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臂上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