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泽兰丸

小泽兰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泽兰二两六铢,当归甘草各一两十八铢,川芎柏子仁防风茯苓各一两,白芷川椒藁本细辛白术桂心芜荑人参食茱萸厚朴各十八铢,石膏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四十丸,酒送下,日三次。治产后虚羸劳冷,身体尫瘦。《胡洽方》无柏子仁、人参、食茱萸(方中药物除细辛、桂心生用外,余尽炒令变色)。《千金翼方》亦有本方,但无茯苓、食茱萸,有干姜一两。

猜你喜欢

  • 凉血散血

    清法之一。用于温热病邪入血分,迫血妄行,吐血,便血,或发斑疹等症,方如犀角地黄汤。叶桂《温热论》:“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 产后发热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指分娩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常见的有外感、血虚、血瘀、食滞、感染邪毒等。外感多因气血骤虚,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袭入,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肢体疼痛,无汗或咳嗽流涕,治宜养血祛风

  • 外感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证之一种。见《症因脉治》卷四。外感小便不利包括运气小便不利、伤寒小便不利、阴寒小便不利。详各该条。

  • 医林

    即医界。

  • 两睑粘睛

    病名。《秘传眼科龙木论》:“此眼初患之时,或痒或痛,年多风赤,睑中有疮。因热在肺膈,脾胃风壅,致令两睑相粘。即宜钩割熨烙,服排风散。”

  • 胪胀

    证名。指腹部肌肉或腹皮胀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类经·运气类》:“胪,皮也。一曰腹前曰胪。”参见腹胀、肿胀条。

  • 回头草

    见《滇南本草》。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 坚肉缓节

    肌肉坚实,关节舒缓。《灵枢·逆顺肥瘦》:“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

  • 大麦牛

    见《江苏药材志》。为王不留行之别名,详该条。

  • 夺汗者无血

    出《灵枢·营卫生会》。参见夺血者无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