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泛指小便量减少、排尿困难及小便完全闭塞不通。《卫生宝鉴》卷十七:“小便不利者有三,不可一概而论也。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涩少,一也,治宜分利而已。若热搏下焦津液,则热湿结而不行,二也,必渗泄则愈。若脾胃气涩,不能通利水道,下输膀胱而化者,三也,可顺其气,令施化而出也。”《症因脉治·小便不利论》:“小便不通,非一例也。在外感五运中,则有运气加临;伤寒门,则有热结膀胱湿热发黄,汗下亡津;阴症中,则有寒湿内结;内伤门,则有肺热心热肾热、水液偏渗、气化不及、真阴不足诸症。……小便不利,真阳不足者,用肾气丸;真阴不足者,用滋肾丸知柏地黄丸;热结膀胱者,用五苓散车前木通汤心移热于小肠者,用导赤散。此分经用方之大法也。”如因阴虚发热、大汗、吐泻、失血等导致化源不足而小便不利者,治宜滋阴养血为主,不宜渗利,方用增液汤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等。因肺气失宣、脾虚不运、肾关不利、三焦决渎失常等导致水湿失运而小便不利者,治宜宣通肺气、健运脾胃、温补肾元、疏通三焦等法,方用生脉散桔梗实脾饮八味丸疏凿饮子等。因肺热气壅、热结膀胱、气机郁滞、瘀腐阻塞水道、肾元虚衰、胞转等导致尿蓄膀胱而小便不利者,治宜审察病情,分别采用清肺、泄热、理气、化瘀、温肾、渗利等法。参癃闭气闭转胞外感小便不利内伤小便不利等条。

猜你喜欢

  • 椒饼灸

    隔饼灸之一。用胡椒末和面粉等量,调制成3毫米厚的薄饼,中央按成凹陷,放入药末(丁香、肉桂、麝香等分)少许,上置艾炷施灸。适用于风湿痹痛,肌肤麻木等症。

  • 杨梅痘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又名杨梅痘子。因其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铁。

  • 宝庆本草折衷

    本草著作。简称《宝庆本草》、《本草折衷》,初名《本草精华》。20卷。南宋·陈衍撰。成书于1248年。作者旨在撷取诸家本草之精华,并折衷其说,故以名书。书始撰于宝庆三年,故又冠以年号以示不忘其初。卷1~

  • 舌涩

    即舌謇。详该条。

  • 图注难经脉诀

    丛书名。明·张世贤注。刊于1510年。系张氏《图注八十一难经》和《图注脉诀》二书的合刊本。参见各该条。

  • 小儿心腹痛

    病证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谓其病因是:“由脏腑虚而寒冷之气所干,邪气与脏气相搏,上下冲击,上则为心痛,下则为腹痛,上下俱作,心、腹皆痛。”心腹痛指胃脘部(心窝部)至腹部的疼痛,突然发生兼有肢冷,脉迟

  • 息露

    证名。《幼幼集成》卷六:“凡痘疮后牙龈生疮,时时出血,谓之牙宣。呼吸息臭,谓之息露,此走马牙疳也。由热在阳明、少阳,宜内服洗心散,外用蚕脱散(蚕蜕纸、枯白矾、五倍子、人中白)敷之。

  • 内经

    ①医书名。《黄帝内经》的简称。《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经》二书。详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条。②指行于脏腑的经脉。《黄帝内经太素》:“……十二经脉,入府藏者,以为内经。”

  • 肾热证

    《素问·痿论》:“肾热者,色黑而齿槁。”《证治准绳·杂病》:“肾热者,轻按之不热,重按之至骨,其热蒸手,如火如炙。”肾热有虚实之分,参肾实热、肾虚热条。

  • 方用晦

    【介绍】:见方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