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手心毒。见该条。
即唇。详该条。
治则。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指下部如腹部、二阴等部位;引,引导、通利;竭,祛除。指病邪在下的病证用泻法、利法等疏导,使病邪从下而出。如阳明腑实用承气汤,太阳蓄水证用五苓散之类。
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即阴道穹窿。
见不谢方条。
指小便浑浊。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科》。即便浊。详该条。
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疝之俗称。详疝条。
【介绍】:见郑瀚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毒邪入肾经所致。多先得水病,因而停留,又为风湿触激,即变成疮。逐渐遍体腐烂,色呈黑紫,脚底溃漏,甚至阴茎腐蚀,四肢无力,日久眉睫脱落。相当于晚期瘤型麻风。
病证名。见《女科指归》。即妊娠阴痒。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