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多由心与小肠火毒上冲所致。症见初起耳前听会肿起,继之则咽喉肿痛,饮食难咽。《疮疡经验全书》卷一:“锁喉疮者,心经毒气小肠邪风发于听会之端,注于悬膺之侧,初生如瘰疠,不能饮食,闭塞难通,渐次肿破化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地桃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狂越。详该条。
病名。见《济生方》卷四。指嗜茶成癖而致积者。《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茶积,好饮茶成癖积,或喜吃干茶叶而成积。面黄,胸膈或空或胀无常也。宜姜黄、吴茱萸、苍术、白术、炮姜、川椒,方用星术丸
【介绍】:见王文洁条。
《疡医大全》卷二十一方。柴胡、山楂、猪苓、茯苓、泽泻、莪术(醋炒)、三棱(醋炒)各一钱,黄芩、白术、半夏(姜汁炒)、人参各八分,胡黄连、甘草各三分。加姜、枣,水煎服。治小儿一切癖块,发热口干等症。
躁证之一。指因热盛而躁急、躁动者。《赤水玄珠·烦躁门》:“阳躁者,烦渴欲饮,愤激躁怒,二便不利。经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者是也。”参见躁条。
【介绍】:明儿科医家。字南旸。云间(今上海松江县)人。少业儒,后改习医。熟谙家传“翁仲仁《痘疹金镜录》”,讲究潜玩,按之施治,并参酌时宜,活人甚多。后又以己验添翁氏书中之未备,成《痘疹金镜录补遗》3卷
出《神农本草经》。为海螵蛸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又名经来发狂。多因月经来时偶触烦怒,肝气逆乱,血随气逆,上攻于心。症见神志紊乱,妄有所见,狂言谵语,甚至不知人事。治宜舒肝宁心。方用麝香散(麝香、朱砂、甘草、木香、人参、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