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即孙络。《灵枢·脉度》:“络之别者为孙。”详孙络条。

猜你喜欢

  • 诊脉

    即切脉。详该条。

  • 纳支补泻

    指以十二经脉纳支时刻为基础的针刺补泻方法。《素问·针解篇》:“补泻之时者,与气开合相合也。”十二经脉的血气盛衰,各有一定的时刻,古人以十二地支来相配,一经一时,依次而行,称为纳支。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

  • 腿痈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廿五。即大腿痈。见该条。

  • 黑耳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黑及草之别名,详该条。

  • 五味所入

    简称五入。《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如酸入肝,肝经的病变,可选用酸味的药物治疗或作引经药。

  • 消食化滞

    消法之一。又称消食导滞,或消导。消除食滞,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的方法。适用于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大便泄泻,苔厚腻而黄,脉滑,用保和丸。

  • 草红花

    见《陕西中药志》。即红花,详该条。

  • 虚烂喉风

    病名。多由肝肾阴亏,虚火上灼,咽喉失养所致。《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因本源不足,虚火上炎,生于喉关之内,上下红色、白斑痛烂,不肿,六脉细数是也。”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左归饮或清咽散加元参、黄芩

  • 金镞科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参见金疮肿科条、十三科条。

  • 廖逵宾

    【介绍】:见廖润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