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子宫外妊娠

子宫外妊娠

病名。简称宫外孕。指子宫腔以外部位的妊娠。以输卵管妊娠为多见。临床表现有停经,早孕反应,发作性小腹部剧痛,阴道出血,腹腔内出血,贫血,休克等症状。多属瘀血内停,气机阻滞的实症。按病变的情况,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一般分为三型:①休克型:腹痛剧烈,面色苍白,头出冷汗,四肢厥逆,血压下降,脉象沉细而弱。症属正虚邪实,治以回阳救逆,佐以扶正,活血化瘀之法,用参附汤加丹参赤芍、乳香、没药,并配合输血补液治疗。②不稳定型:腹痛反复发作,病情不稳定,胚胎未死,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属瘀血内停少腹实证,宜活血化瘀止痛,用《医学衷中参西录活络效灵丹加减。若兼寒证表现有形寒肢冷者加桂、附之类,以温经回阳;兼热证表现有发热腹痛拒按者,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以清热解毒;兼腹实证者表现有大便秘结腹胀鼓肠加大黄枳实芒硝;胀甚者加川楝子木香元胡。③包块型:胚胎已死,病情稳定,盆腔形成血肿。症属瘀血内结,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活络效灵丹加三棱莪术、穿山甲等。如休克不能纠正,或疑似间质部妊娠,胚胎继续存活,或并发肠梗阻者,应行开腹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 鼻祟

    病名。又名鼻生红线。认为是因饮酒所致的一种怪病,故云祟。《疡医大全》卷十二:“鼻中生红线一条,长尺许,少动则痛欲死。”治疗以硼砂、冰片各一分,研为末,人乳调匀,轻点红线中间。

  • 乳香趁痛散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八方。虎胫骨(酒炙)、龟板(酒炙)各二两,血竭、赤芍药、当归、乳香、没药、防风、煅自然铜、炮白附子、肉桂、白芷、炒苍耳子、炒骨碎补各三两,牛膝、天麻、槟榔、五加皮、羌活各一两。为末

  • 人参升胃汤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黄芪二钱,陈皮、人参、炙甘草各一钱,升麻七分,柴胡、当归身、益智仁各五分,红花少许。水煎,食前服。治大便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泄泻肠鸣,小便黄者。

  • 捻衣摸床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作循衣摸床。详循衣摸床条。

  • 脉阴阳俱浮

    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寸脉属阳,尺脉属阴,两部之脉俱浮。可见于风温病外热已盛,而误用辛温发汗,津液受伤,致使热邪内外充斥,故脉见浮洪。

  • 冯时可

    【介绍】:明代官吏。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曾任按察使等官职。著述不少,在医学方面,有《上池杂说》一卷、《众妙仙方》等书。

  • 马莲子

    见《河北中药手册》。即马蔺子,详该条。

  • 指较大肌肉的会合处。《素问·气穴论》:“肉之大会为谷。”

  • 止疟丹

    《医学心悟》卷三方。常山(酒炒)、草果仁(去壳)、半夏曲(姜汁炒)、香附(酒炒)、青皮(醋炒)各四两。为细末,用神曲十二两,米饮煮糊为丸,弹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至二丸,大枣五至六枚煎汤送下。治疟疾。

  • 偓佺(wòquán 握全)

    【介绍】:传说中唐尧时期药学家,常在深山采药,有时也给人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