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人,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一作李诇,字孟言,号樗散生。负气节,善诗。从杨维桢学,卖药于金陵(今南京)。
手足指(趾)的第二节。手足大指(趾)无此节。
综合性医书。4卷。清·刘仕廉纂辑。成书于1873年。全书采集诸家学说整理而成。卷1医学总论,论述阴阳、脏腑、诊法等;卷2~3介绍伤寒、温疫、内科杂病、妇产、小儿及疮症;卷4医案、十四经脉图及经穴歌、程
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即疮疡内托法,见该条。
经穴名。代号:KI18。出《针灸甲乙经》。《太平圣惠方》作右关。别名石阙。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3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另说在脐上2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
见《陕西中草药》。为珍珠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明《万氏妇人科·产后章》:“人身之中,腐化糟粕,运行肠胃者,气也;滋养津液,灌沟渎者,血也。产后气虚而不运,故糟粕壅滞而不行,血虚而不润,故沟渎干涩而不流,大便不通,乃虚秘也。不可误用下剂,反
指月经绝止,不复下行。《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王冰注:“经水绝止,是为地道不通。”
病证名。指疳疾而兼口渴喜饮的证候。出《小儿药证直诀》。多由小儿嗜食肥甘,积滞生热,灼耗脾胃津液而成。症见口渴,多饮而渴不止,并兼有心神烦热不安等。积热者,用小儿疳渴方(《证治准绳》:人参、干葛、黄芩、
指肩后部肌肉、筋脉作痛。多由风热气郁手太阳经脉所致。治以祛风行气为主。《杂病源流犀烛·肩背肘臂腕手病源流》:“肩后属小肠经,故肩后痛为小肠经病。以小肠中感受风热,气郁不行故致此。宜羌活、防风、藁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