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呕吐青蓝色水液。多因肝郁化火所致。《医贯·噎膈论》:“又有一种肝火之证,亦呕而不入,但所呕者酸水,或苦水,或青蓝水,惟大小便不秘,亦能作心痛,此是火郁木郁之证。”宜用吴茱萸、黄连浓煎,继服逍遥散
病名。指手足皮肤裂口。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由于冬时触冒风寒所致。治疗详皲裂疮。
同补气摄血。是治疗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所致的出血证候的方法。如月经先期,血量较多,色淡质稀,脉虚弱无力;下血紫暗,或先便后血、脘腹隐痛、面色白,脉细弱;反复皮下出血,神疲乏力,头眩心悸,脉虚细弱;溃疡病
经穴名。代号ST1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在第五肋间隙中,距胸正中线4寸处。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分支及肋间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少乳,乳痈;以及肋间神经痛,乳腺炎等。斜
病名。见《类证治裁·喘症论治》。指因郁怒伤肝所致的气喘。宜用四七汤等方理气降逆。参气喘条②。
见《天宝本草》。为乌桕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齿。详该条。
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治》。又称胞转、转脬。《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胞屈辟不通,名为胞转。其病状,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是也。”多因强忍小便(忍尿疾走,忍尿入房、饱食忍尿等),或寒热所迫,
【介绍】:见郑承洛条。
病名。指疟疾之发于三阳经者。《症因脉治》卷四:“疟疾者,先寒后热,发作有定期,大约巳午未三时者多。若一日一作,太阳、少阳也;间日而作,阳明、少阳也;伸欠、恶寒头痛,太阳也;发热口渴,阳明也;有寒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