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失枕

失枕

病名。出《素问·骨空论》。又名失颈落枕项强。多因睡卧姿势不当,或颈部当风受寒,或外伤引起。症见颈部痠痛不适,俯仰转动不灵;重者疼痛延及患侧肩背及上肢,头向一侧歪斜,并有患侧颈部压痛。治疗以按摩、针刺为主,并可配合热敷、温熨。因外邪所致者可内服蠲痹汤;外伤所致者,宜复元活血汤;日久不愈者,宜六味地黄丸

猜你喜欢

  • 螳螂子

    ①病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鍼》。又名妒乳、颊脂垫。小儿生后一月左右,口腔内两侧近牙龈处,出现肿硬隆起的脂肪垫,剖视之颇似螳螂子,故名。小儿患此,吮乳困难,甚至啼哭不能出声,日久则面呈黄色,尤以鼻准

  • 肩后

    经外奇穴名。见肩三针条。

  • 离睛

    病证名。《圣济总录》卷一百零六:“藏府壅滞,肝经积热,上冲于目,令人目痛睛疼,若毒气结聚甚,则黑睛上生黑珠子如蟹目状,故以名之。或有如豆者,名曰损翳,或曰离睛,又曰蟹睛。”详蟹睛条。

  • 妇人下赤白沃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卷三十四。即赤白带下。《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带下之病,曰沃与血相兼带而下也。”《针灸甲乙经》:“妇人下赤白沃后,阴中干痛,恶合阴阳,少腹膜坚,小便闭,曲骨主之。”治疗参见赤白

  • 时邪

    泛指与四时气候相关的病邪,是季节流行病致病因素的统称。

  • 冷哮

    病名。指因寒邪水饮所致的哮吼。《类证治裁》卷二:“遇风寒而发者为冷哮。”多由感受风寒,邪入肺腧,寒饮内停,痰阻气道而成。症见呼吸气急,喉中有哮鸣声,咳吐清稀粘痰,苔白滑,脉弦紧等。治宜温肺以劫寒痰,如

  • 痔瘘

    病名。即痔疮和肛瘘的合称。明·方贤《奇效良方》卷五十一:“初生肛边成,不破者曰痔,破溃而出脓血、黄水浸淫淋漓而久不止者曰瘘也。”

  • 溺浊

    证名。见《类证治裁·淋浊》。即便浊。见该条。

  • 假搐

    病证名。①指外感寒邪,客于肌表,小儿体弱不胜其邪,发为抽搐者(《小儿卫生总微方论》)。②病虽见搐抽者,目上视,但牙关不紧闭,口无痰涎者,为“假搐”(《东医宝鉴》)。③“发热抽掣,少时掣定,神气清爽,能

  • 狐气疝

    病证名。疝证之一。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偏坠。因小儿啼哭,吸气不止,内动肝气,肝脉络于阴器,肝气结聚不散,以致阴核一侧肿大,时上时下。治宜理气和肝。用金铃子散加当归、木香、蝎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