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系《治痧要略》(清·欧阳调律撰)和《痧症旨微集》(作者不详)的合刊本。《治痧要略》系康熙年间欧阳氏在郭志邃《痧胀玉衡》一书的基础上提要汇辑而成。内容简明,偏重于方论。《痧症旨微集》,列述多种痧症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症为肛边生痔,如枣大,时痛时痒,或下脓血;或肛内生小肉,上有孔窍,根蒂较小。相当于肛漏或混合痔。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全》作长髎;《针灸聚英》作长颊;《针灸大成》作长频。即禾髎,见该条。
①宋代翰林医官院医官职称,系一般下级之医官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②辽时医官的名称。
见《本草纲目》。即山柰,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欠详。著有《玄秘会要针经》五卷。
书名。又名《中西医粹》清·罗定昌撰于1882年。3卷。上、中卷为脏腑论说及图解。立论以易理来配合六脏六腑的部位与功能。附录王清任《改正脏腑图》及西医解剖图。下卷为十二经病证治法。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白藓皮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金代医家,善针灸。他探讨经络之原,针刺之理,作《流注指微论》,原书已佚。后为便于记诵,于1153年(贞元元年)取其义作《流注指微赋》,流传至今,对普及针灸知识,有一定作用。
针灸著作。6卷。清·李学川撰。刊于1817年。卷1~2为“灵枢经文”、“素问经文”,系节录《内经》中有关针灸原文并加注释;卷3“群书汇粹“辑自历代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论述与歌赋;卷4“经穴考证”;卷5为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