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天螺蛳

天螺蛳

见《四川中药志》。为蜗牛之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下针

    即进针。《难经·七十难》:“初下针沉之,至肝肾之部,得气引持之。”见进针条。

  • 头运眼花

    证名。或作头晕眼花。指身体有飘忽不定、眼花缭乱的感觉。《景岳全书·杂证谟》:“但忽运而忽止者,人皆谓之头运眼花。”详眩晕条。

  • 阳虚恶寒

    恶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章》:“阳虚恶寒,以阳气能温分肉而充皮毛,肥腠理而司阖,内伤房欲,火衰恶寒,即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其症必兼踡卧,足冷,濈濈自汗,两尺沉细。”《景岳全书·杂证谟》:“其证则

  • 茨梨

    见《分类草药性》。即刺梨,详该条。

  • 痘疮发热

    病证名。出明·万全《家传痘疹心法》。痘疮须发热鼓其毒气,才能外透。凡痘疹初起发热,时起时退,或发热不盛者,乃热浅则毒轻,其痘必稀;若发热太盛,烦躁,昏睡,其痘必重。一般痘疮发热,有外感的症状。治宜发表

  • 血泪

    见《活幼心书》。指双目流血。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谓其发病“乃胎热胎火所致。”目为肝窍,血乃心液,火灼心肝,迫血上溢,故成此证。治宜凉肝泻心之剂。

  • 身热不扬

    证名。见《王旭高医案》卷一。指病人自觉发热,但按其肌肤而不甚热的一种症象。多见于湿温病,热为湿遏,以致发热在里,热势不扬,宜用渗湿透热或清泄芳开法治疗。

  • 积风冷嗽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风邪郁积于肺,复感寒邪而致的咳嗽。参见寒嗽条。

  • 随息居饮食谱

    食疗著作。1卷。清·王士雄撰。刊于1861年。本书收录供食疗的药物330种,分为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七类,对各药的性能及其医疗用途、处方等均有较详细的说明。现有《潜斋医书五种》本。

  • 九曲中府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九曲中府:在旁廷(疰市),下三寸,刺入五分,灸三十壮,主恶风邪气遁尸,内有瘀血。”位于腋中线上,当第七肋间直下3寸处。主治胸胁疼痛,腹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