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便不通

大便不通

证名。指大便秘结,壅塞不通。《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否结,壅塞不通也。”《太平圣惠方》用大黄、牛蒡、枳壳伤寒热结,大便不通。若时气热毒在脏,大便不通,宜羚羊角散;若时气胃中壅热,大便不通,宜大麻仁丸。《丹溪心法附余》用润麻丸治血燥大便不通。《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若不通,则往往十日半月不便,闭塞阻隔,甚至胸腹胀满,气闷欲绝,而其原则各有由。大约热邪入里,则胃有燥屎,三焦伏阳,则津液中干,此固由大肠挟热者也,宜润肠丸。虚人阴冷而血干枯,老人阳衰而气道寒,此则由大肠之挟冷者也,宜润肠汤。腹胀痛闷,胸痞咳呕,此又由宿食留滞者也,宜脾积圆。肠胃受风,干燥涸涩,此又由风气燔灼者也,宜大麻仁丸。肺气壅蔽,不能下降大肠,而诸气之道路,因以闭塞,噫逆泛满,此又由气失升降之常者也,宜桔梗枳壳汤。”参见大便秘结条。

猜你喜欢

  • 志伤

    病证名。指精神情志伤损的疾患。《灵枢·本神》:“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天。”《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大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参见七伤条。

  • 经断复来

    病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又名倒经,俗称倒开花。指妇女月经已断一年以上,而又见经血者。如无明显症状,是属营血有余。若有病态反应,乃多因血热下迫,内扰冲任所致。宜清热为主,用芩心丸,或益阴煎(

  • 是跖的异体字。参见跖、跖跛条。

  • 子痫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名妊娠痉、妊娠风痉、风痉、妊娠痫症、儿晕、儿风、儿痉、子冒、胎风。指妊娠期间突然仆倒,昏不识人,四肢抽搐,少时自醒,醒后复发的病症。多因平素肝肾阴虚,孕后阴血益虚,阴

  • 发作无时疟

    病名。疟疾的一种。因发作无一定时间,故名。《诸病源候论·发作无时疟候》:“夫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则腠理开,开则邪入,邪入则病作。当其时,阴阳相并,随其所胜,故生寒热,故动作皆有早晏者。若腑脏受邪

  • 狗屎豆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望江南子之别名,详该条。

  • 无虚虚

    治则之一。指治疗立法,切忌攻伐已经虚弱的正气。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故对于气血不足,机能衰退的虚证,不宜用泻法或攻法,以免重伤元气而加重病情。

  • 陈葆善

    【介绍】:清末医家。字栗庵。浙江温州人。精于喉证。采集众说,择其精要,参以亲身经验,辑成《白喉条辨》一卷,论述病源,辨证及内、外治法,禁忌等。另撰有《本草时义》一书。

  • 扁鹊心书

    综合性医书。宋·窦材撰于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3卷(另有《神方》1卷)。作者以《内经》为医学正传,上卷论经络、灸法等;中卷分述伤寒诸证和杂病;下卷续载内科杂病,兼论外科、妇科、儿科和一些病证。《

  • 病机汇论

    书名。18卷。清·沈朗仲撰,马俶校补。刊于1713年。本书系内科杂病(包括中风,中寒,暑证等60种),按照脉、因、证、治的顺序辑录古代各家学说,参以作者的见解编成。马氏校补时附加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