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外科精要

外科精要

书名。①宋·陈自明撰。3卷。刊于1263年。本书主要以李迅伍起予曾孚先等人的外科学著作为基础,进一步整理编成。全书共60篇,重点叙述痈疽发背的诊断、鉴别及灸法、用药等,内容简要。作者认为外科用药,应根据经络虚实,因证施治,不可泥于热毒内攻,而专用寒凉克伐之剂。明·薛己曾对此书予以增损补注,并附若干验案,收入《薛氏医案》中。此外近代又有将本书改题《外科宝鉴》者。②清·冯兆张撰。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猜你喜欢

  • 发热

    证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指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发热原因,一般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常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

  • 颃颡(háng sǎng 杭嗓)

    指咽后壁上的后鼻道,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必经通路,相当于鼻咽部。足厥阴肝经过此。《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类经》卷二十一:“颃颡

  • 芒果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即杧果,详该条。

  • 潠(xùn 训)

    外治法之一。喷洒。古代以冷水濆浴使病人降温的方法。《伤寒论·太阳病篇》:“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

  • 沈士怡

    【介绍】:见沈贞条。

  • 肛肿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又名翻肛。即肛门红肿翻出。多因小儿积热太盛,下移大肠,流注肛门,或因大便困难,便时努力攻胀,致使肛门红肿翻出。治宜清热通便。用调胃承气汤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外

  • 病名。一作。①淋症的古称。《素问·奇病论》:“有癃者,一日数十溲。”《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淋闭叙论》:“淋,古谓之癃。”详见淋条。②指小便不利,属癃闭之轻者。《类证治裁·闭癃遗溺》:“闭者小便不通,癃者

  • 胃不和卧不安

    出《内经》。原为胃逆气喘不得安卧之意,后世释为内伤不得卧之症。多因胃强多食,脾弱不运,停滞胃家,成饮成痰所致。《症因脉治》卷三:“胃不和不得卧之症,胸前满闷,不思饮食,嗳气吞酸,恶心呕吐,或头眩眼黑,

  • 槌骨

    耳骨之一。即鎚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鎚,故名。

  • 闹羊花根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羊踯躅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