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筋脉露结者名筋瘿。”多因怒气伤肝,火旺血燥而致。症见颈前瘿块,青筋显露;结如蚯蚓。治宜清肝解郁,养血舒筋。用清肝芦荟丸化裁。相当于甲状腺肿伴有明显颈部血管怒张者。
即滋阴八味丸,见该条。
【介绍】:晚清医家。字听鸿。江苏宜兴人。师事费兰泉,曾先后在孟河(属江苏常州)、常熟应诊,贫病不计报酬,医名甚著。撰有《余注伤寒论翼》、《诊余集》、《外证医案汇编》、《余听鸿医案》等。子孙继其业。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五方。蜈蚣二条,江鳔三钱,天南星、防风各二钱五分。为细末,每服二钱,黄酒调下,日二次。治破伤风之邪在表,寒热拘急,口噤咬牙者。
推拿穴位。出周于蕃《推拿仙术》。《厘正按摩要术·立法》:“走马在琵琶下,斗肘之上,以大指按之,发汗。”
病名。出《中藏经》卷三。五丁之一。属肝经,起于目下,始如瘤瘢,其色青,硬如石,使人目昏昏然无所见,多恐悸,睡不安宁,或生筋骨之间,久则危,可用紫花草敷疮上。余参疔疮条。
指肺气、肺阴不足所出现的各种证候。《脉经》卷二:“肺虚。……病苦少气不足以息,嗌干不朝津液。”《圣济总录》卷四十八:“肺虚则生寒,寒则阳气盛,阳气盛则声嘶,语言用力,颤掉缓弱,少气不足,咽中干无津液,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指小便之后滴沥不尽的病症,多因肾虚膀胱冷所致。《圣济总录》卷九十二:“虚劳小便余沥者,肾气虚弱,而膀胱不利故也,膀胱不利,则气不能化,气不化,则水道不宣,故小便后有
古病名。指气血痹闭而致的一类疾病。由于阳气虚少,阴寒内盛,以致气滞血涩,而闭阻不通。可见身冷或身痛等症。《素问·逆调论》:“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灵枢·官针》:“病痹气痛
医史著作。1卷。日本·今村亮撰于1862年。主要介绍各种医学发明的起源历史。当时正是西洋医学传入日本的盛行时代,作者为了尊崇和提倡汉医而编写此书。书中特别提出西医的某些先进方法是导源于中国古代医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