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金针》卷下方。枯矾、龙骨各五分,麝香五厘,红棉灰(即干胭脂灰)三分。为末,先用棉球拭去脓秽,取少许,吹耳。治耳溃。
二十四节气之一。《素问·刺法论》:“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
见《本草蒙筌》。即独活。详该条。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石榴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条。
见《本草经疏》。为大腹皮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卷一:“肥人气虚生痰,多下白带。宜服柴术六君汤(六君加苍术、柴胡、升麻、生姜),兼苍附导痰丸(苍术、香附、枳壳、陈皮、茯苓、甘草、胆南星,右为末,姜汁和神曲为丸,柴术六君汤送下
古病名。一名食。其症多食而形体消瘦,由于肠胃和胆有燥热所致。《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参见食条。本病可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肠道寄生虫病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三白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