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三国时蜀国医家。据史料记载,著有《意医纪历》1卷,现已不传。
【介绍】:见汪绂条。
病名。指前额部骨折伤。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损伤后多致皮破,面目浮肿,若内损血瘀,则呕吐,鼻衄,昏迷、面黄、身软、周身虚浮、烦渴、胸痛、饮食少进。治宜止血开胃,消瘀定痛,内服疏血丸,外用五加皮汤熏洗
医学分科名称。唐代眼科尚未独立,包括于耳目口齿科内;宋代始有眼科之设立;元、明、清等均沿袭有眼科。参见九科条及十三科条。
尿道外口。《素问·骨空论》:“女子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
见《证治准绳·女科》卷一。即补真润肠汤,见该条。
【介绍】:见葛正蒙条。
见洗冤集录条。
痰证之一。指喘而有痰者。虚喘、实喘皆可见此症。《不居集》卷十七:“喘痰:虚喘者,气乏身凉,痰冷如冰;实者,气胀胸满,身热便硬,喘动有痰而有声。”方用定喘汤加减。参见喘证有关条。本症可见于哮喘性支气管炎
身体消瘦虚弱。《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