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医家。字三桥。尝收集民间方士治病法。与赵学敏《串雅》所集有所不同,乃出其所集,精选编成《串雅补》5卷(1825年),补赵学敏之未备,并附多种效方成药。后世或将其书与赵学敏所著合为《串雅内外
即火针。《针灸聚英》:“火针即煨针也。”见火针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二。即腮痈。详该条。
【介绍】:见高士亿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地鳖虫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撰《妙济方》一卷,佚。
病证名。见《奇效良方》。又名倒靥、黑疮倒靥、陷伏。痘疮收靥时,外感寒邪,腠理复闭,身痛四肢微厥,痘转青紫或呈黑色者为黑靥。出痘时感受风寒或毒气弥盛,心热与外热壅郁,蒸腾不消,毒复入里;或食少腹泄,脏腑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指生于小腿肚的痈。证治见外痈条。
药名。见《本草原始》。妇女初潮的月经名金铅,旧时用以入药,现已不用。
①致病邪气的通称。因邪气乘虚而侵入,故名。《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②五邪之一。某脏因母病及子而发病,即从母脏传来的邪气(见《难经·五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