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韩善徵条。
出《本草图经》。即补骨脂,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广雅》。为女菀之别名,详该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即无比薯蓣丸,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黄芫花之药材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见《普济方》。即陷谷。见该条。
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见《外科精义》卷上。凡疮疡属阴寒之证者,在整个治疗阶段中,都应用温经通络的药物,促使阴寒凝滞之邪,得以消散。常用方:内服如阳和汤、独活寄生汤,外用如阳和解凝膏等。
证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胃中挟热,烦躁,聚结涎沫,食入即吐,名曰热呕。或因胃热伏暑,及伤寒伏热不解,湿疸之类,皆热之所为也。”《世医得效方·热呕》:“胃受邪热,心烦喜冷,呕吐不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