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肛肿。详该条。
病证名。出《医学入门》。即夜啼之由于胎惊所致者。其症每于睡梦中惊醒,猝然肢体一弹而尖嚎作啼。夹寒则多见于下半夜,曲腰伏卧,眼目上视,手足抽掣;夹热多见于上半夜,仰身汗出,面赤身热。夹寒者,益黄散;夹热
唐代太医署中的一种职称。其职责为学习并协助药园师种植药物,共8名。参见药园条。
病证名。指咳嗽由感受时行杂气所致者。《杂症会心录·时气咳嗽》:“今夫天之杂气有各种,人之感受有轻重,其来也无时,其著也无方。有触之者,各随其气而为诸病焉。如秋冬之交,咳嗽一症,遍于四方,延门合户,众人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杜衡之药材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别直参,详人参条。
病名。痛同消。即三消。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详三消条。
病证名。指寒邪直中太阴或邪传太阴寒证。亦称太阴脏证。《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邪传太阴脏证,口淡胃钝,呕吐清水,大腹痞满,满而时痛,自利不渴,渴不喜饮,小便短少色白。……此太阳寒邪,直入足太阴脏证也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石决明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接骨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