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吐乳泻黄

猜你喜欢

  • 湿胜阳微

    指湿邪过盛伤害阳气。湿为重浊粘滞的阴邪,能阻滞阳气活动,尤易损伤脾阳,产生面白、胸闷、腹胀、痞满、泄泻,甚则形成水肿等症。因而治湿须要维护阳气,注意通利小便,不得过用寒凉。《温热论》:“湿邪害人最广,

  • 左肾右命

    《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这种左肾右命的说法不能机械地看成左边、右边,而是阐明了肾的多

  • 痰证

    病证名。痰古作澹或淡。指痰浊停留体内的病症。《诸病源候论》已有寒痰、热痰等名。《丹溪心法·痰十三》:“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怔忡、惊悸,为

  • 乌泡刺叶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又名乌龙摆尾叶。为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Rubus tephrodes Hance的叶。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酸、甘,平。止血,解毒。治外伤出血,瘰疬,痈疖疮

  • 阳明三急下

    指急性热病传至阳明腑实阶段的三种急下证。即《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

  • 下疳

    病名。①是指发生在男女阴部的早期梅疮。见《黴疮秘录》。又名妬精疮、疳疮。由不洁性交而得。其症发于阴茎、龟头、包皮,女子大、小阴唇、阴道等处。初起患处生豆粒大硬结,不痛亦不破溃,即硬性下疳;初起似小疮,

  • 脑发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勇疽。见该条。

  • 拂郁痰

    痰证之一。指气郁不宣,痰血结滞所致的病证。《不居集》卷十七:“拂郁痰,痰挟瘀血结成窠囊,膈间胀闷;又胃脘之血为痰浊所滞,日积月累,渐成噎膈反胃。若用燥剂,其结愈甚。惟竹沥、韭汁、姜汁可以治之,进三、五

  • 十补汤

    即十全大补汤,见该条。

  • 袁坤厚

    【介绍】:元代医生。字淳古。益州(今四川成都)人。精通医学,任成都路(今四川成都)医学正,撰有《难经本旨》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