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详久咳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黑阳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藤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出《吴普本草》。为白及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胃中寒,心下淡淡,四肢厥冷,食既呕吐,名曰寒呕。或因伤食,多致伤胃气;或因病曾经汗下,致胃气虚冷之所为也。”选用四逆汤、生硫黄丸、灵液丹、丁附汤等方。参见胃寒
生命垂危时出现的十种异常脉象。见《世医得效方》。即:釜沸脉、鱼翔脉、弹石脉、解索脉、屋漏脉、虾游脉、雀啄脉、偃刀脉、转豆脉、麻促脉等十种。详各条。这些脉象,多为脏气将绝、胃气枯竭之候。
①《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芍药四两,黄芪、白芷、桂心、生姜、人参、川芎、当归、干地黄、甘草各二两,茯苓三两,大枣十枚。为粗末,水、酒各半煎服,日三次。治产后脘腹痛。《千金翼方》无人参、当归、川芎、地黄
清法之一。治疗胆热而引起烦躁不得眠的方法。常用方如蒿芩清胆汤。
即出针,《素问·针解》:“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见出针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六棱菊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