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丹
出《药籢启秘》。为三仙丹之别名,详该条。
出《药籢启秘》。为三仙丹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蟾蜍皮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4卷,宋·陈文中撰,刊于1254年。卷1养子真诀及小儿变蒸,重点叙述小儿护理;卷2指纹三关及面部形色,记述儿科病的望诊;卷3~4为惊风及痘疮的证治。内容简要,并附望诊图。1958年商务印书馆将本
病证名。指咽喉肿痛,水浆难下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马痹与喉痹相似,亦是风热毒气,客于咽颔颊之间。与气血相搏,结聚肿痛,其状从颔肿连颊下,应喉内肿痛塞,水浆不下,甚者脓溃,毒若攻心,则心烦懊
养生类著作。清·查有钰著。全书2卷。本书系广泛搜集历代医家却病延年的经验,整理归纳,汇编而成。书中载有孙思邈的“治病勿惑”,李东垣的“病详昼夜”,张景岳的“择医有眼”,李士材的“医情不等”,高士宗的“
【介绍】:明代医生。字晋卿。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有《考古针灸图经》、《沂源指治方论》等书,皆佚。
指虚证和实证错杂互见的证候。《通俗伤寒论·气血虚实章》:“虚中挟实,虽通体皆现虚象,一二处独见实证,则实证反为吃紧;实中挟虚,虽通体皆现实象,一二处独见虚证,则虚证反为吃紧。景岳所谓‘独处藏奸’是也。
用药法则。指补益或治疗下部病证的方药,原则上宜使用气味厚而效果快的急剂。如肾阳不足,阳痿精滑之症,用附子、肉桂等峻补肾阳。《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适其至所,此之谓也。
出《太平圣惠方》。为王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明·万全《育婴家秘》。惊风的一种证型。又名天吊惊风、天钓惊风。临床以高热惊厥,头目仰视为特征。多由外感风热,或乳哺失宜,以致邪热痰涎,蕴积上焦,心膈壅滞,不得宣通而成。明·陈治《幼幼近编》:
脉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之一。2卷。清·周学海撰。本书撷取《脉义简摩》、《脉简补义》之精要,综论脉象、指法及主病,并用对比的方式阐述二十四脉之脉象,又以八字真言(位、数、形、势、微、甚、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