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十五络

十五络

又称十五络脉、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各有一支别络,加上任脉络督脉络脾之大络,共为十五络。有网络全身,沟通表里内外的作用;在辨证及治疗上亦有一定意义。《灵枢·经脉》:“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难经·二十六难》:“经有十二,络有十五,余三络者,是何等络也?然,有阳络,有阴络,有脾之大络。阳络者,阳蹻之络也;阴络者,阴蹻之络也。故络有十五焉。”马莳按:“难经以阳蹻阴蹻之络为十五络,殊不知督脉所以统诸阳,任脉所以统诸阴,还以灵枢为的也。”今从《灵枢·经脉》所列,详十五络穴条。

猜你喜欢

  • 酒齄鼻

    证名。见《证治准绳·杂证》。即鼻齄。详该条。

  • 割脂疗法

    即割治疗法。见该条。

  • 楼台草

    见《滇南本草》。为錾菜之别名,详该条。

  • 风寒咳嗽

    病证名。指感受风寒所致的咳嗽。《普济本事方》卷三:“肺感风寒作嗽,紫苏散。”《仁术便览》卷二:“风寒咳嗽,肺气喘急。”方用五拗汤。《证治准绳·杂病》:“春月风寒所伤,咳嗽声重,头疼,用金沸草散;咳嗽声

  • 太阳厥

    六经厥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厥论》:“头重,足弱,发为瞑仆,名太阳厥。……考其厥因,多以不胜乘其所胜,气不得行,遂致于逆。”参见六经厥、厥证条。

  • 发黄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多因火盛血燥或久病气血亏损,导致毛发色黄不泽。治宜滋肾凉血。内服草还丹。外用菊花散煎水洗发。

  • 肺风疝

    古病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类经》卷十七:“滑实则君火为邪,故乘于肺,病在气也。”参见风疝条。治疗可酌加疏风清热之药。

  • 腋窝

    又称腋胑,俗称胳肢窝。指人体的上臂与胸壁连接的凹陷处。其皮下有丰富的汗腺,脂肪组织,底部有重要的神经、血管通过,还有淋巴结群。为手三阴及足少阳经脉所过之处。

  • 竹油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竹沥,详该条。

  • 虫积腹胀

    证名。指虫积肠内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虫积腹胀之症,肚大青筋,腹皮胀急,反能饮食,或面见白斑黑点,或喜食一物,或腹起块扛,大便偶见长虫。”治宜驱虫为主。可用万应丸、使君子丸等。参见腹胀、虫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