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十二经脉病候

十二经脉病候

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十二条经脉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出现的一类证候。十二经“外络于支节,内属于腑脏”,故经络病变,可以影响所属络的内脏,内脏有病也可影响其有关经络,有时表现为局部的外经病候,有时则表现为内脏病候,二者往往同时兼见。各经具体病候,详见手太阴经筋病候手少阴经筋病候等各条。

猜你喜欢

  • 冬脉如营

    冬季应时的脉象。营,营垒,有团聚之义。冬季严寒,阳气潜藏,皮肤紧束,故脉象相应地下沉。《素问·玉机真藏论》:“冬脉如营,……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

  • 侧卧位

    针灸体位名。见卧位条。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书名。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18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作者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本书首叙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总论后列述内、外、妇

  • 臭艾

    ①见《闽东本草》。为牡蒿之别名。②见《广西中药志》。为臭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赵仲衡

    【介绍】:见赵铨条。

  • 手足不仁

    证名。指手足不知痛痒,不觉寒热的症象。出《素问·本病论》。《伤寒明理论·不仁》:“不仁,谓不柔和也。痒不知也,痛不知也,寒不知也,热不知也,任其屈伸灸刺,不知所以然者,是谓不仁也。由邪气壅盛,正气为邪

  • 初虞世

    【介绍】:北宋医家。字和甫。对于医理有较深的研究,撰有《养生必用方》(又名《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或《初虞世方》)一书,受到医家的重视。

  • 上管

    见上脘条。

  • 黄花三七

    ①见《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为芋儿七之别名。②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蒲公英之别名。各详该条。

  • 产后交肠病

    病名。又名差经。郑玉峰《济阴要旨》:“产后交肠病,又谓之差经,大小便易位而出。干粪结燥不行,方用润肠汤(麻黄、大黄、生地、熟地、升麻、当归尾、桃仁、红花、甘草)治之。如大便溏薄,而从小便出者,宜五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