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幼科全书》。即胎疸。详该条。
证名。亦称猝瘖。出《素问·气交变大论》。指突然失音或语音嘶哑。多因突然冒寒,或寒包热邪,或肺伤津枯所致。《张氏医通·瘖》:“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瘖总
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经来黄色,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
同腮。《灵枢·杂病》:“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
见面王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红孩儿之别名,详该条。
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十二针尺泽横纹外头接白肉际,名鬼臣……此即曲池。”《针灸大成》易鬼臣为鬼腿,今多从此说。
见补注神农本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