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跌损妙方》。多因坠跌、压砸所伤。足跟部肿痛,压之痛剧,横径变宽,不能行走及站立。治宜麻醉下手法复位,夹缚固定。后期配合功能锻炼。用药见骨折条。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天竺黄一两,雄黄(水飞)二分,朱砂、麝香各半两,胆南星四两。为细末,煮甘草水,或用腊雪水煮甘草和丸,皂子大,每服一丸,温水化下。治伤风瘟疫,身热昏睡,气粗喘满,痰实壅嗽,及
指针刺时,针体在穴位内上提下插的手法。提插的幅度一般在3~5分之间,不宜过大,但其轻重快慢,则应据病情虚实而有区别。补法以插为主,重插轻提(紧按慢提);泻法以提为主,重提轻插(紧提慢按)。大幅度的反复
证名。即虚喘。指呼吸气短,如不能续的症候。多由真元受伤,脏气虚衰,肾不纳气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似喘者,其责在肾。”“肾主精髓而在下焦,若真阳亏损,精不化气,则下不上交而为促促者,断之基也。”
病名。①指阳虚肺寒所致的多饮多溲。《素问·气厥论》:“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景岳全书·杂证谟》以本症属阴消范围,参见阴消条。②指因心火刑肺,肺燥津耗所致者。《辨证录·消渴门》:
指皮肤枯涩失去润泽。为精血枯涸的一种表现。《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踹。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
【介绍】:宋代官吏,兼习医学。字彦衡,生平不详。集有《伤寒要论方》一卷,已佚。
见《救荒本草》。为石龙芮之别名,详该条。
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侧首直立,一手向下弯至腰后;另一手向上弯至项后,如拔刀状;然后两手交替作上述动作。《易筋经》:“单膀用力,夹抱颈项,自头收回,鼻息调匀,两膝立直,左右同之。”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