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分阴阳

分阴阳

小儿推拿方法。①出陈氏《小儿按摩经》。由小儿腕掌部中点向两侧分推。可调和气血,用于治疗惊风,癎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喘痰喘,乍寒乍热。《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盖小儿之病,多因气血不和,故一切推法,必先从阴阳分起,诸症之要领,众法之先声,推此不特能和气血,凡一切膨胀泄泻,如五脏六腑有虚,或大小便不通,或惊风痰喘等症,皆可治之。至于乍寒乍热,尤为对症。”②指分腹阴阳:从中脘穴向两侧分推。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等作用。用治消化不良,伤食,停乳,胃痛,腹胀等症。《厘正按摩要术·立法》:“将两手蘸汤,于胸腹两边分推数十次,亦为分阴阳之法。”③指分推胸口法:用两手大指在胸口处向两旁分推。有宽胸利气,止咳平喘,发表解热等作用。④指分头阴阳,即分推坎宫法。详坎宫条。

猜你喜欢

  • 瞎蠓

    见《中药志》。为虻虫之别名,详该条。

  • 平旦热

    证名。指在清晨四至五时左右发热。多因肺气热盛所致。《证治准绳·发热》:“平旦发热,热在行阳之分,肺气主之,故用白虎汤,以泻气中之火。”参见发热条。

  • 脉义

    宋代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其方法系由教授、助教选择病人,令被试者切脉并作出结论,以考板其脉学的水平。

  • 医方考

    医方著作。4卷。明·吴崑撰。刊于1584年。本书选录历代常用医方700余首。按疾病分为中风、伤寒、感冒、暑、湿、瘟疫、大头瘟等44类。每类前有短叙,略述选方范畴;方剂后均附方义解说。在明代的方剂学著作

  • 京万红烫伤药膏

    研制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穿山甲、地榆、当归、白芷、紫草、乳香、没药、血竭、栀子、大黄、冰片。油膏剂,外用适量,涂敷患处。功能止痛消肿,生肌解毒。治烧伤烫伤,红肿起疱,疮面溃烂、化脓等。

  • 日月

    经穴名。代号GB24。出《脉经》。别名神光。属足少阳胆经。胆之募穴。足太阴、少阳之会。位于乳头直下,当第七肋间处(《针灸甲乙经》)。另说“在期门下五分”(《千金要方》);“在期门旁一寸五分,直下五分(

  • 足厥阴经筋病候

    病证名。又名季秋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足厥阴之筋,……其病足大指(趾)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其

  • 崔希范

    【介绍】:见崔嘉彦条。

  • 沈泰之

    【介绍】:唐代外科医家。撰《痈疽论》2卷。

  • 清疹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生石膏(碎)30克,知母18克,羚羊角、薄荷叶、连翘、僵蚕各6克,金线重楼、蝉蜕(去足)各4.5克。水煎服。治小儿出疹,表里俱热,或烦躁引饮,或喉疼声哑,或喘逆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