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伤嗽血

内伤嗽血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内伤肺络的咳嗽吐血。多因肺胃积热,痰火上冲,或房劳精竭,肾火刑金,或思虑伤脾,脾火消阴,或郁怒伤肝肝火怫郁,或用心太过,心火妄动所致。其症身无表邪,咳嗽吐血。肺胃积热,胃火上冲者,治宜清金降火,选用泻白散清胃汤化痰丸等方。房劳精竭,肾火刑金者,先用犀角地黄汤,血止后选用归芍天地煎三才丹等。脾阳不足,土不生金者,加味归脾汤;脾阴不足,土中之火刑金,加味戊已汤。怒动肝火,木火刑金者,柴胡饮子肝血不足者,加味补肝散。心火妄动者,导赤各半汤心血不足者,天王补心丹。肾火不足,阳虚不能摄血者,八味肾气丸等方。本证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部结核、肺部肿瘤、肺郁血等疾病。参见嗽血条。

猜你喜欢

  • 药罐

    见水罐条。

  • 广济大师

    【介绍】:见法坚条。

  • 才蓬多吉

    参见舒卡·年姆尼多吉条。

  • 颧疽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系生于颧部的疽。由阴分积热而成。患处色紫、漫肿、坚硬、麻木、疼痛毒甚根深,难溃难愈。初起宜清热通结,内服内疏黄连汤。余治法见无头疽条。

  • 田七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三七。②见《四川中药志》。为峨参之别名。各详该条。

  • 十五络脉

    《灵枢·经脉》指十二经脉、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见表)。《难经·二十六难》指十二经脉、阴蹻脉、阳蹻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后世针灸文献多从《灵枢》之说。十二经的络脉都是由表经别入里经,里经别入表经,

  • 医学说约

    书名。1卷。秋田散人撰,撰年不详。本书以论述杂症为主。首列提纲,次分风、寒、暑、湿、燥、火、脾胃、气、血、痰、虚、妇人共十二门,扼要地叙述多种常见病证的病因、症脉及治疗大法,不介绍具体治疗方剂,后编入

  • 湿喘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指因湿致喘。多由外受水湿或湿气内蒸,肺失宣降,脾不运化而致水道不调,气机壅逆。症见胸腹痞胀,气逆喘促,甚至张口呼吸等。治疗以利水为要,如渗湿汤等方。《医学纲目》卷二十七:

  • 臂骨折断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六。即前臂尺、桡骨骨折。详见臂骨伤条。

  • 妇科秘方

    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