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兰台轨范

兰台轨范

综合性医书。8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卷1通治方;卷2~8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证治。按病证分门阐述,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本;宋以后诸方则采“其义有可推试多获效者”。徐氏认为所辑录内容均足为治疗典范,故以“兰台轨范”题名。全书取材比较谨严,对病名、病证、方药主治和配合等内容的论析简明扼要,颇有条理。在辨证论治方面,徐氏主张“先识疾病之所由生,再辨病状之所由异。治必有定法,法必有主方,方必有主药”,为多数医家所赞许。解放后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血胀

    鼓胀之一。《世医得效方·胀满》:“烦躁嗽水,迷忽惊狂,痛闷喘息,虚汗厥逆,小便多、大便黑,名血胀。”《医钞类编·胀病门》:“血胀,瘀蓄死血作胀。”《张氏医通·鼓胀》:“蓄血成胀,腹上青紫筋见,或手足有

  • 膝游风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即鹤膝风。详该条。

  • 针灸甲乙经

    针灸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皇甫谧撰于259年左右。共10卷,后改编为12卷,128篇。本书是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主

  • 铜人针灸经

    针灸著作。7卷。此书虽冠“铜人”之名,实系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99《针经》的全文,析分为卷1~6,另附针灸禁忌1卷。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附十二幅腧穴图。

  • 王若谷

    【介绍】:见王惟德条。

  • 十二井穴

    ①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总称十二井穴。即: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详

  • 子母补泻

    指脏腑、经络发生病变时,视病情之虚实予以补母或泻子的针刺补泻法。《难经·六十九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其法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按五行相生次序,分属木、火、土、金、水,又依生我者为母、我

  • 本草经疏辑要

    药物学著作。8卷。清·吴世铠撰。刊于1809年。本书现存的清刊本附有朱紫垣《痘疹》1卷,吴氏自撰《集效方》1卷,共10卷。内容系据缪仲醇《本草经疏》的内容,撷其精要,并作了适当的调整和增补。卷1为治疗

  • 色复

    劳复证之一。即房劳复。《重订广温热论·温热复症疗法》:“房劳复者,即女劳复,一名色复。”详房劳复条。

  • 修龄要旨

    养生及气功学专著。明初冷谦编撰。书分四时调摄、起居调摄、延年六字总诀、四季却病歌、长生一十六字诀,十六段锦法、八段锦法、导引却病歌诀、却病八则等编。导引吐纳等多种功法均收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