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详小便黄赤、小便赤涩条。
舌霉色中有黄苔,即灰黑黄苔。为湿热蕴阻中焦,宜清热祛湿(见《伤寒舌鉴》)。
出《名医别录》。为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折伤吐血证治。病者因坠内肭,致伤五脏,损裂出血,停留中脘,脏热则吐鲜血,脏寒则吐瘀血,如豆羹汁,此名内伤。”可用加味芎汤。
出《小品方》。为芦花之别名,详该条。
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如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热里寒、表寒里热等证。参见各条。
见《四川常见中草药》。即向日葵根,详该条。
见《岭南科学杂志》。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芜菁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