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银海精微》。雀目之俗称,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三十六荡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天览《妇女病自疗法》卷一。即产后余血奔心。详该条。
病证名。亦名经来浮肿、经来遍身浮肿。指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头面四肢或遍身浮肿的病证。多由脾虚、肾虚、或气滞血瘀所致。若因久居湿地或经期冒雨涉水、湿气内侵或饮食劳倦伤脾,经行时阴血注于冲任,气随血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三。多因肝经湿热而致。症见阴囊红肿坚硬而痛,或阴囊湿痒,全身寒热,尿道口有色白如脓的分泌物。治宜清热利湿化浊,用龙胆泻肝汤化裁。
病名。出《素问·腹中论》。即胃脘痈。见该条。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泄泻而腹满的病症。参见泄泻条。
病证名。指患内障眼病而目珠低陷者。
见《草药手册》。即向日葵花托,详该条。
①器械名。《喉风论》:“内针长六寸,其锋遍以竹杆套之,外露锋二分,其利如刃。凡口内红肿至牙床者以此破之。有格则不深入,故套竹杆于外也,其针如刃利欲其速破也。”②出《灵枢·官针》。内,音nà纳。内针,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