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十六证类方
见医学摘粹条。
见医学摘粹条。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即定志丸第一方,见定志丸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百蕊草之别名,详该条。
以陶瓷碎片代针称陶针,或称瓷针。《本草纲目》:“以瓷针治病,亦砭之遗意也。”参见陶针疗法条。
出《丹铅杂录》。为茉莉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外科正宗》。即皮肤针。见该条。
见《普济方》。即天仙藤,详该条。
出《灵枢·九针论》。镵针的前身,古时缝纫之针。《针灸甲乙经》称布针。
指足阳明筋的支筋,网维于目下胞。《灵枢·经筋》:“阳明为目下网。”
证名。见《审视瑶函》卷三。指翳膜之浑厚肥大,掩蔽黑睛瞳神者。参见膜条。
六经皮部之一,属少阳的皮部。《素问·皮部论》:“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说明手足少阳经循行部位上所见的浮络都属于少阳络,而浮络之外的皮肤,即为少阳之皮部。张景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