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白膜蔽睛之俗称,详该条。
见《夷坚志》。为白芷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岩笋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八。嗄者,声破(《玉篇》);声变也(《集韵》);《红炉点雪》卷二“金为火烁而损,由是而声嗄、声嘶见焉。”系指音嘶不清、发声不彰。即音嘶。详该条。
出《通志》。为荸荠之别名,详该条。
各种温热病致病邪气的通称。包括温病中的春温、风温、暑温、伏暑、湿温、秋燥、冬温、温疫、温毒和温疟等的病因。《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病名。出《外台秘要·伤寒门》。即温疫。指温疫毒气所致的传染性、流行性病症。与一般所称的伤寒不同。详瘟疫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河内(今河南省)人。曾任尚药奉御。
【介绍】:见顾观光条。
出《素问·气穴论》。即腑输,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