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腧
即五输穴,见该条。
即五输穴,见该条。
【介绍】:见魏直条。
病名。《疡医准绳》卷三。即手心毒偏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
上、下唇交会处。因在口的两侧,故称。
见《中药材手册》。为石决明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一名伏暑兼寒、伏暑晚发。《通俗伤寒论·伏暑伤寒》:“夏伤于暑,被湿所遏而蕴伏,至深秋霜降及立冬前后,为外寒搏动而触发。邪伏膜原而在气分者,病浅而轻;邪舍于营而在血分者,病深而重。”详伏暑条。
病名。单腹胀的俗称。《类证治裁》:“单腹胀俗名蜘蛛胀。腹肿,四肢瘦。由脾气虚极,真脏已伤也。”参见单腹胀条。
出《素问·皮部论》。阳明经之阳络。名害蜚,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属低级官员,官阶从七品。
证名。指婴儿饮乳过多而溢出的症状。亦称呕乳。详该条。
指阳气亢盛而不能固密。《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盖阳气过亢,又失其固守之位,则在内的阴分自受损耗,且蒸迫而使其外泄,致真阴亏损。说明阴阳的主要关键,在乎阳气的固密而护卫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