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腧
即五输穴,见该条。
即五输穴,见该条。
书名。余无言编著。本书对《金匮要略》原文予以校订整理,注文部分选取前人学术见解,并发挥己见。本书按原书病证分为35篇,附病证方治表及部分医案,对一些费解或不合理的条文作为删文置于篇末。由于编者试图用中
证名。见应候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桃仁红花汤,见该条。
病证名,见《验方新编》卷之一。其表现为黑眼珠呆滞。参见通睛条。
《赤水玄珠》卷七方。寒水石、石膏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人参煎汤送下。治火痰喘嗽,痰涌如泉。
①又称上盛下虚。由肝肾不足,阴虚于下,阳亢于上。一方面出现腰膝痰软无力、遗精等下虚证;另一方面出现胁痛、头眩、头痛、目赤、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证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上实下虚,切而从之。”②邪气
书名。①明太医院原本,罗必炜参订。本书基本上是《医门初学万金一统要诀》卷6~7部分,其中小儿类病少方剂4首。参见医门初学万金一统要诀条。②《医方捷径指南全集》(原题清·王宗显辑)的简称。
见《药材学》。为防风之药材名,详该条。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五:水毒病,……一名水中病。”详水毒条。
症名。指毛发干焦的症象。出《灵枢·寒热病》。多由血气耗伤,津液不能滋养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