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湿热
即湿热下注。见该条。
即湿热下注。见该条。
名词。出《洞玄子》。指大阴唇。
【介绍】:清代医家。字稼江。武宁(今属江西)人。编有《医钞类编》一书(1830年刻行),共24卷,收集历代著名医家的论述,分类编纂,包罗较广,起到一定的普及作用。
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合阴阳方》。即阴蒂。
见《本草纲目》。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
舌的边缘。属肝胆。色赤为肝胆有热,有瘀点多主内有蓄瘀。
血液瘀滞的各种病证。详瘀血条。
见《群芳谱》。为无花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漏生于肛门外,隔一寸穿一孔,左右相对……若受辛劳则漏孔出脓。”宜挂线疗法或手术治疗。内服中九丸、金蚣丸。以解毒膏收功。相当于复杂性肛漏。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宋代医家。字子刚。蜀(今四川)人。精通医术。蔡鲁公孙妇将临产而病,国医以为患伤寒,恐堕胎,不敢用药,张锐以常法与药,且使加倍服用,半日儿生,病亦去。所治多如此。曾任太医局教
①见《安徽中草药》。为石香薷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石荠苧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