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番杏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忧郁思虑而得。症为颈部或腋下生核,伴有寒热,终成漏症。初宜内服犀角散。破溃有脓者可用雄黄一分,白矾一分,龙胆三分,细辛半两,川大黄半两,地胆半两,石决明一分,续断
病证名。积痛之一。脾胃虚冷,感受寒邪积滞于中而致的腹痛。症见形寒,面色白,腹痛不思饮食,四肢厥冷,小便清长,大便秘结,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治宜温通镇痛,散寒去积。用温脾汤加减。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乳头内陷。可于妊娠期防治,坚持乳头按摩、牵引,或用水煮竹管拔吸患侧乳头,其乳头即可逐渐外突。同时可用炙黄芪、干葛、当归、升麻、黄柏、连翘各二钱、牛蒡子、甘草各一钱、上肉桂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喘》。指痰浊壅肺所致的气喘。症见呼吸急促,喘息有声,咳嗽,咯痰粘腻不爽等。治宜祛痰降气为主。《医学入门·痰类》:“痰喘,必有痰声。风痰,千缗汤或合导痰汤;痰气,苏子降气汤、四磨汤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妊娠。详该条。
病证名。指胎动不安,阴道流血。《女科秘要》卷二:“此因失跌动伤,恶血破来,如水流水止,急用胶艾汤,以止其血;再服安胎散(阿胶、人参、茯苓、当归、生地、川芎、甘草、小茴、八角茴)以护其胎。然此症孕妇形盛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条。
病名。即骶椎和尾骨伤折。见《伤科补要》卷二。又名尻骨伤。由跌打、压撞所伤。局部肿胀、疼痛,压之加剧,行走、坐卧受限,尤其不能仰卧及翻身。治宜手法复位,予以固定。余治法参见背脊骨折条。
病名。即重舌。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