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臭之一,臊为木臭,入通于肝,故为肝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类木,……其臭臊。”临床上病人的排泄物如小便、白带、汗液等出现腥臭,常是肝经湿热下注的征象。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即经闭,详该条。
出《温热论》。风温一般须用辛凉药物散风,使风邪外透。若病者既有里热,又有外感风邪,即应用辛凉药物解表透邪,里热才能随之而除。但实际临床上多解表清里并用。
病名。出《外科百效全书》。由热毒蕴结肌肤所致。多发面部,初起红肿,上起粟疹,日久融成大疱,疼痛。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内服普济消毒饮。外用三黄洗剂外搽。类似过敏性皮炎。
病名。为喉痧的别称。见该条。
①大关节。《灵枢·经脉》:“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②指、趾的第一节。
见医便条。
见《小品方》。为蚯蚓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施沛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茅莓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