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治疗血崩常用的三个基本治则。《丹溪心法附余》:“经血暴下,久而不止,谓之崩中。治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复其旧。若止塞其流,不澄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止澄其源,
内脏或某一组织器官有病,可于相应的体表输穴上产生压痛或感觉异常,按诊或针灸这些压痛点,可以诊断和治疗有关脏器的疾病,如肝、胆痛压肝俞、胆俞,牙痛压颊车等。此即《灵枢·经筋》所谓“以痛为输”的道理。
见伤寒方经解条。
耳骨之一。即鎚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鎚,故名。
见《履岩本草》。为千里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谢观条。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指初生儿口噤,嘴唇发赤而紫者。参见口噤条。
见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槐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重楼玉钥》卷上:“此症生在帝中下一边肿者是,或生左,或生右,……。”即松子风之生于单侧者。详双松子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