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诗词古文>薛曜生平

薛曜生平介绍

薛曜(?-704年),字异华,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唐朝大臣,中书令薛元超长子。世为儒雅之家,以文学知名,尚城阳公主。附会张易之,官至正谏大夫。著有《三教珠英》,文集二十卷,《全唐诗》收录五首。工于书法,成为瘦金体之祖。>>查看薛曜的诗词古文

生平

  薛曜为元超长子,褚遂良乃其舅祖,生平事迹,史记不详。可知者为王勃文友,咸亨初年曾与之游于四川锦州,王勃有送别诗二首记其事。万岁登封年间(696)见任春宫郎中(礼部郎中),神功年间(697)改正议大夫,与再从弟中书舍人薛稷并以辞学知名朝野。圣历二年(699)为奉宸大夫,与天下名士李峤、员半千、阎朝隐、沈俭期、徐坚、张说、刘知几、宋之问、富嘉谟等二十六人共撰《三教珠英》,凡 1300卷。久视元年(700)五月十五日侍从武则天游幸登封石淙山,应制《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诗》,并奉敕正书武后与诸侍从大臣的唱和诗。其后行踪无考,或即卒于长安末年(703—704)。河南登封所立《封祀坛碑》,遒密有致,为其代表作。

  薛曜与薛稷同一师承,书学褚遂良,瘦硬有神,用笔细劲,结体疏朗,但较褚书险劲,更纤细,在当时享有大名,被后人评为“宋徽宗瘦金体之祖”(赵佶真书学薛曜,自创“瘦金体”)。他对褚书不作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加以发挥,有所创造,然亦成习气,为褚书末流。 作品欣赏:《夏日游石淙诗并序》

  《夏日游石淙诗并序》是薛曜的代表作,为“石淙河摩崖题记”之一。“石淙河摩崖题记”,唐久视元年(700年)三月十九日刻。高3.7米,宽3.7米,楷书,39行,行42字,为河南省最大的摩崖碑刻,分为《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和《秋日宴石淙序》两部分。唐大周圣历三年(700年)夏季,武后则天率群臣巡游中岳嵩山,登封峻极后,避暑石淙河,曾在水漂石上大宴群臣。武则天即兴作诗一首《夏日游石淙》,命从臣16人奉和诗名为《侍游应制》,武则天又作序《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命薛曜书写,让工匠刻于崖壁上。16位从臣是:李显、李旦、武三思、狄仁杰、张易之、张宗昌、李峤、劳味道、姚元崇、阎朝隐、崔融、薛曜、徐彦伯、杨敬述、于季子和沈佺期。武则天在此宴请群臣一事,两唐书武后本纪失载,此碑可补其阙。诗作已收入《全唐诗》,刻本文字稍异,以碑刻为是。《秋日宴石淙序》,张易之撰文。内容主要描绘石淙河的山水景物。二者的书者皆为薛曜,其书法瘦劲奇伟, 被历代书家称为“宋徽宗瘦金体之祖”,存世作品极少,因而十分珍贵。

  清人叶昌炽《语石》有评“ 观《石淙序》,其转折之处运笔太重,如黛干霜皮,礧砢多节,又如侧出之水竹箭,奔腾至千里,一曲之处,忽搏而过颡,不免捉衿肘见矣。余谓必欲学曜书,尚不如《封祀坛铭》,不失河南三龛矩鑊。”

  有弟二人:薛毅官至太子舍人,薛俊官至慈州刺史。

  特别重要的是,不管是按照西安碑林的资料显示,还是按照薛瓘,薛曜,薛绍三人的经历判断,都可以确定薛瓘,薛曜不可能是同一人。薛瓘是薛曜的叔伯父、薛元超的堂兄弟。也就是说薛曜与薛稷,薛顗,薛绍等人的堂兄弟。

薛曜祖上

  曾祖父道衡(540—609),字玄卿,隋内史侍郎,为当时名士,不仅以诗著名,有“才杰”之誉,书法也见称于史,《宣和书谱》记其《和南》正书,“非泯泯众人之笔也”,参其书有《尔朱敞碑》(开皇五年十月),当也是一位善书人。

  祖父薛收(592--624),字伯褒,隋名儒王通的及门弟子,为“河东三凤”之一,史称薛收为长离,其族兄德音为鸑鷟,侄元敬最年少,为鹓雏。入唐,以文学受知于秦王李世民,官至天策府记室,兼任弘文馆学士。

  父薛振(622—683),字元超,以字行,袭爵汾阴男,尚和静县主,官至中书令。以荐引寒士、奖掖后进为一代文宗,唐初文士大都出自他的门下,诸如文坛四杰之一杨炯、文章四友之一崔融,都是由于他的引荐而声名天下的。

猜你喜欢

  • 王硕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唐末进士。武宗会昌二年(842),有若耶溪女子题诗三乡驿以自伤身世,王硕过此题诗和之。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中、《唐诗纪事》卷六七。《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又2句。

  • 元·张乔

    张宪(约公元1341年前后在世)字思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初前后在世。晚为张士诚所招,署太尉府参谋;迁枢密院都事。元亡,变姓名为佛家奴,周游四方,不娶妻,不返乡里。后到杭州,寄食报国寺,终日书不离手,以老终身。宪著有《玉笥集》十卷,常携此集自随,卧则以之藉首。《四库总目提要》评称其作“磊落肮脏,豪气坌涌。”

  • 李泌

    李泌(722---789),字长源,京兆(今西安)人,唐朝大臣。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施政方略,深得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为杨国忠所忌,归隐名山。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灵武,召他参谋军事,又为幸臣李辅国等诬陷,复隐衡岳。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又屡为权相元载、常衮排斥,出为外官。

  • 岑羲

    岑羲(?-713年),字伯华,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岑文本之孙。文昌右相岑长倩之侄。岑羲进士出身,历任太常博士、郴州司法参军、金坛令、汜水令、天官员外郎、中书舍人、秘书少监、吏部侍郎。710年(景云元年),岑羲升任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便被罢相,出任陕州刺史。712年(先天元年),岑羲再次拜相,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后以保护睿宗之功进拜侍中,封南阳郡公。唐玄宗继位后,岑羲依附太平公主,图谋不轨,意欲作乱。713年(开元元年)七月,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岑羲伏诛。

  • 张若渟

    张若渟(tíng),张廷玉七子。生于1728年,由贡生纳资为郎,乾隆十四年(1749年)捐刑部湖广司主事,授刑部主事,入值军机处。以郎中出为云南知府,升四川建昌道,入为太仆寺少卿,历通政使,内阁学士,补工部侍郎。1800年晋兵部尚书,改刑部尚书;卒于1802年;赠太子太保,谥“勤恪”。

  •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柳庄

     河东解人,字思敬。柳靖弟。博览典籍,兼善辞令,有经世之才。初仕于后梁,为萧参军。累迁至鸿胪卿,曾劝萧岿依北周,得安保一隅。及文帝受禅,庄数入朝,帝深加慰勉。梁国废,授开府仪同三司,除给事黄门侍郎。庄明习旧典,雅达政事,凡所驳正,帝莫不称善。后为饶州刺史,有能名。卒于官。

  • 高克礼

    高克礼[元](约公元一三三一年前后在世)字敬臣,(一作敬德),号秋泉,河间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文宗至顺中前后在世。工散曲。性淡泊。以荫官至庆元理官。为政以清净为务,不尚苛刻。克礼工古今乐府,有名于时。尝和杨维桢西湖竹枝词。所作散曲,今见雁儿落过德胜令二支。

  • 夏侯审

    [唐](约公元七七九年前后在世)字、里、均不详,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生卒年亦均不祥,约唐代宗大历末前后在世。建中元年,(公元七八o年)试“军谋越众”科及第。授校书郎,又为参军。仕终侍御史。初于华山下购买田园为别业,水木幽闲,云烟浩渺。晚年即退居其中。审吟诗颇多,但传世甚少。

  • 元希声

    (六六二―七0七)唐朝洛阳人。隋兵部尚书岩曾孙,三岁便善草隶书,客有闻而谬之者,援豪立就,动有楷则,当时目曰神童。举进士,徵拜司礼博士,擢吏部侍郎。卒年四十六。《文苑英华、唐书宰相世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