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诗词古文>徐坚生平

徐坚生平介绍

徐坚(660年-729年),字元固,浙江长兴人。以文行于世,唐玄宗朝重臣。少举进士,累授太学。初官为参军,多次升迁,深得玄宗信任,奉敕修撰《则天实录》、《初学记》等书籍。历官至太子左庶子、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崇文馆学士、集贤院学士。与刘知几等同修《三教珠英》、《则天实录》。卒,赠太子少保,谥曰文。著有《大隐传》、辑有《初学记》传于世。坚与父齐聃俱以词学著闻。坚长姑徐惠为太宗充容,次姑为高宗婕妤,并有文藻。议者以为“方之汉世班氏”。>>查看徐坚的诗词古文

生平

出身世家

  据《旧唐书》记载:徐坚生于官宦世家,祖父徐孝德是隋唐两朝大臣,终官至果州刺史。徐坚之父徐齐聃,少善属文,唐高宗时累迁兰台舍人、蕲州司马。徐齐聃善于文诰,甚为当时所称。公元673年(唐咸亨四年)去世,卒年四十三岁。唐睿宗即位,追录旧恩,累赠徐齐聃礼部尚书。

仕途通达

  徐坚,自幼聪慧好学,遍览经史,性格宽厚。中进士举,累授太学。圣历中,皇帝车驾在三阳宫,徐坚留守东都为判官。

  公元699年(圣历二年),徐坚与定王府曹刘知几、给事中徐彦伯、右补阙张说同修《三教珠英》。

  公元703年(长安三年)又与刘知几、吴兢等撰修唐史,成《唐书》八十卷。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柳冲上书,请改修《氏族志》。唐中宗命徐坚与柳冲、左朴射魏元忠、史官张锡、刘宪等八人,依据《氏族志》,重加修撰。至唐玄宗先天初年,柳冲与徐坚、刘子玄、吴兢等撰成《姓族系录》二百卷奏上。则天又令坚删改《唐史》,会则天逊位而止。

  唐中宗神龙初年,徐坚官居给事中。是植盛夏,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发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武三思陷害,唐中宗即令杀韦月将。徐坚上表奏请曰:“今朱夏天道生长,夏行秋令,则禾稼不熟。愿陛下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陛下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唐中宗采纳了徐坚所奏,遂令杖责韦月将,流配岭表。

  公元707年(神龙三年),徐坚与吴兢、刘知几等修成《则天实录》。

  唐睿宗即位,徐坚自刑部侍郎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官拜左散骑常侍,俄而转黄门侍郎。监察御史李知古兵出姚州(今云南姚安)洱河,攻击蛮族,蛮即降附,又请筑城,重征洱河之税。徐坚则主张蛮夷生梗,未得同与华夏之制,恐劳师远伐,益不偿损。睿宗没有听从徐坚的建议。蛮众恐惧,相率反叛,杀掉李知古,役徒奔溃,由是姚、巂(xī)路绝,连年不通。

  徐坚的妻子岑氏,是侍中岑羲的妹妹,徐坚因为是岑羲的近亲,辞去掌管机密的官职,转为太子詹事,告诉别人:“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至唐玄宗时,岑羲谋逆太子,事败伏诛,徐坚竟免于坐累。唐玄宗出徐坚为绛州刺史,五转复入京城为秘书监。公元710年,唐睿宗,授徐坚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修史。

玄宗重用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徐坚为学士,副张说知院事,累封徐坚至东海郡公。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徐坚官居左散骑常侍。又因修东封仪注之功,特加封徐坚为光禄大夫。

  徐坚熟悉典礼制度,曾先后参与编撰《唐六典》、《太极格》、《史记注》、《姓族系录》、《唐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赞美。又与贺知章、赵冬曦辑“文府”20卷,续“文集”30卷。著作有《大隐传》、《初学记》,集三十卷,今存诗九首。

  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徐坚去世,年七十。唐玄宗深悼惜之,遣中使就家吊唁,宫内出绢布作为赙金,赠徐坚太子少保,谥曰文。徐坚与父亲齐俱以词学闻著与世。徐坚的两个姑姑亦有文藻。人们议论徐坚家族可比汉朝的班固家族。

家庭成员

先祖

  五世祖徐文整,梁云骑将军,阳平太守,慈源候。

  高祖徐综,陈稜威将军,始安太守,袭慈源候。驸马都尉,尚陈永嘉公主。

  曾祖徐方贵,陈奉朝请,江夏王侍郎,伏波将军,早卒。

  祖父徐孝德,隋唐两朝大臣,隋末任谒者台奉员外郎,唐朝时官至果州刺史。

  祖母姜氏,依唐制,因长女徐惠为太宗贤妃,封正四品金城郡君。

  父亲徐齐聃,“善制诰,为时所称” 唐高宗时累迁兰台舍人、蕲州司马。

  叔父徐齐庄,玄宗朝恩封长城县子。

  长姑徐惠,唐太宗徐贤妃,工于诗文。

  次姑徐氏,唐高宗徐婕妤,有文藻。

妻室

  嫡妻岑氏,是岑羲之妹。

儿子

  徐峤,字巨山。开元中为驾部员外郎、集贤院直学士,迁中书舍人、内供奉、河南尹。封慈源县公。父子相次为学士,三世为中书舍人。

轶事典故

好友张说

  唐时,张说和徐坚同在集贤院当学士十多年,两人爱好一致,感情相投。当时和他们共 事的学士们,已经衰落的很多,独有张、徐二人还留在集学院。张说把当年的学士名字都写出来,和徐坚一起观看。徐坚对张说问:“诸位当年都是各有专长,各领风骚啊,请问文章方面,谁先谁后?”张说答:“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的文章,都是良金美玉,无可挑剔。富嘉谟的文章,严峻峭拔,雄奇豪放,别具一格,他这种言论,若是用在议论朝政的地方,必然引起大乱子。阎朝隐的文章,浓妆艳抹,词藻华丽,轻歌曼舞,读后令读者愉悦,虽然有些风流儒雅,但是有点过于幽默诙谐。”徐坚又问:“现在的后起之秀,谁的文章好?”张说回答:“韩休的文章,有如美酒佳肴,词语典雅,但缺少韵味。许景先的文章,虽然肌肤丰满,华丽可爱,但缺少风骨。张九龄的文章,有如淡妆素裹,应时实用,但缺少润饰。王翰的文章,像华美的玉器,灿烂珍贵,但多有瑕疵。若能去其所短,扬其所长,也是一时之秀啊!”

三馆学士

  唐宣宗时,御史冯缄三院退朝入御史台,路逢集贤校理杨收,学士杨收没有给冯缄让路;冯缄为朝长,取收仆笞杨收。集贤大学士马植启奏宣宗,论曰:“开元中,玄宗幸丽正殿赐酒,大学士张说、学士副知院事徐坚以下十八人,不知先举酒者。说奏:'学士以德行相先,非其员吏。'遂十八爵一时举酒。今冯缄笞收仆,是笞植仆隶一般,请黜之。”御史中丞令狐,又引故事论救,宣宗把御史冯缄、学士杨收都释放了。宣宗下令:三馆学士不避行台。

猜你喜欢

  • 吴丹

    吴丹(744-825),唐常州晋陵人,字真存。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正字。累历协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职。宪宗元和五年,迁太子舍人。穆宗长庆二年,以驾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随韩愈赴镇州宣慰王庭凑。使还,拜谏议大夫。官至谏议大夫。能诗。

  • 赵昀

    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即宋理宗,南宋第五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九世孙。赵昀原名赵与莒,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嘉定十五年(1222年),被立为宋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嘉定十七年(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宋宁宗死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景定五年(1264年),赵昀在临安去世,在位四十年,享年六十岁。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葬于永穆陵。

  • 萧华

    萧华(?-762年),祖籍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唐朝宰相,太子太师萧嵩长子。萧华出身于兰陵萧氏齐梁房,早年曾任给事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袭爵徐国公。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擒获,授为魏州刺史。后复归朝廷,历任秘书少监、尚书右丞、河中节度使。上元二年(761年),萧华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宝应元年(762年),因得罪李辅国,被罢为礼部尚书。代宗继位后,宰相元载为讨好李辅国,贬萧华为硖州司马,后萧华病逝于贬所。

  • 成伣

    (1439—1504),朝鲜李朝时期文官、散文家、诗人。字磐叔,号慵斋、虚白堂。汉城人。1459年进士及第,历仕平安道监司、庆尚道监司、礼曹判书及大提学等职。曾出使中国。所撰《慵斋丛话》(十卷),是朝鲜稗说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并对中朝文化交流的研究有参考价值。还著有诗文集《风雅集》、《锦囊行迹》、《虚白堂诗文集》等。

  • 元协

    (?—508)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彦和。献文帝子。孝文帝太和九年封始平王。除侍中,长直禁内,参决军国大政。转中书令,改彭城王。宣武帝即位,除使持节、侍中、都督七州军事、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又以本官领扬州刺史,屡破梁军,平淮南。还除录尚书、侍中。小心谨慎,初无过失。后为尚书令高肇所谮,被杀。孝庄帝即位,追号文穆皇帝。

  • 徐坚

    徐坚(660年-729年),字元固,浙江长兴人。以文行于世,唐玄宗朝重臣。少举进士,累授太学。初官为参军,多次升迁,深得玄宗信任,奉敕修撰《则天实录》、《初学记》等书籍。历官至太子左庶子、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崇文馆学士、集贤院学士。与刘知几等同修《三教珠英》、《则天实录》。卒,赠太子少保,谥曰文。著有《大隐传》、辑有《初学记》传于世。坚与父齐聃俱以词学著闻。坚长姑徐惠为太宗充容,次姑为高宗婕妤,并有文藻。议者以为“方之汉世班氏”。

  • 李叔玉

    (1408年-?),字叔玉,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军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正统九年,福建甲子乡试中举。正统十年,登乙丑科会试中进士,授惠州府知府。曾祖父李克广。祖父李伯敬。父亲李运。

  • 褚遂良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杭州钱塘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后坚决反对武则天为后,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卒;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 杨玉环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说。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 庄宇逵

    (?—1813)江苏武进人,字达甫。诸生。嘉庆初举孝廉方正。以经学教授乡里以终。工诗,不专主一家。有《春觉轩诗文集》、《群经辑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