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鹗
尹鹗(约公元89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成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事前蜀后主王衍,为翰林校书。累官至参卿。花间集称尹参卿,性滑稽,工诗词,与李珣友善,作风与柳永相近,今存十七首。词存《花间集》、《尊前集》中。今有王国维辑《尹参卿词》一卷。
- 韦承庆
韦承庆(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内郡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性谨畏,事继母笃孝。第进士。累迁凤阁舍人,在朝屡进谠言。转天官侍郎,凡三掌选,铨授平允。长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流岭表。岁余,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县子。迁黄门郎,未拜卒,谥曰温。承庆著有文集六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 郑懋纬
郑懋纬,字承聚。南海人。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一六〇一)进士。授江西新淦县尹。卒于任。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四有传。
- 苗晋卿
苗晋卿(685年-765年),字元辅,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人,唐朝宰相。苗晋卿出身儒学世家,进士及第,历任修武县尉、奉先县尉、徐州司户参军、万年县尉、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安康太守、魏郡太守、河东太守、工部尚书、宪部尚书。安史之乱爆发后,苗晋卿因不肯出镇陕郡,被勒令致仕。长安失陷,苗晋卿逃奔金州,被唐肃宗召赴凤翔,拜为宰相。他两次担任侍中,进封韩国公,并开创宰相奏对延英殿的先例。广德元年(763年)以太保致仕。永泰元年(765年),苗晋卿病逝,追赠太师,赐谥懿献,改谥文贞。大历年间配享肃宗庙庭。
- 赵钟麒
钟过是宋代人,字改之,号梅心,庐陵人,中宝祐三年乙卯解试。有词一首《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醿信》,见《绝妙好词笺》。
- 赵执端
山东益都人,字好问,号缓庵。赵执信从弟,王士禛甥。诗得士祯指授。有《宝菌堂遗诗》。
- 徐放
营州柳城人,字达夫。徐知仁孙。宪宗元和初,官祠部员外郎。武元衡领蜀,辟为从事。入朝为屯田员外郎。六年,出为台州刺史。九年,移衢州刺史。能诗工书,所书《徐偃王碑》极有楷法。
- 应真
唐僧。住吉州耽源山,世称耽源禅师。曾为释慧寂之师。
- 史俊
生卒年不详。官监察御史,曾任巴州刺史。乾元元年(758)严武为巴州刺史时,作《题巴州光福寺楠木》诗,俊后刺巴州,追和一首。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〇。《舆地碑记目》卷四云:史俊《寄严侍御楠木》诗与严武诗,同在西龛寺。《全唐诗》仅录此诗。
- 辛延年
辛延年(公元前220~?年待考),著名秦汉诗人。作品存《羽林琅》一首,为汉诗中优秀之作。始见于《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将它归入《杂曲歌辞》,与《陌上桑》相提并论,誉为“诗家之正则,学者所当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