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佶
包佶,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幼正、闰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严正,所至有声。因疾辞官,卒于故里。封丹阳郡公。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居官谨确,所在有声。
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音卓,指技艺精湛、经验丰富)。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及荣利。
- 潘诚
潘诚,绰号破头潘,出生于公元1304元,元末后宋北方红巾军将领。1362年,因兵败被元军俘获。
- 徐养量
徐养量,生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字叔宏,号京咸。其先祖是苏州东园人,曾祖景名始迁应城,居县城北街。至徐养量时,落籍应城已有三代。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徐养量在县城考试,考得第一名,升弟子员(秀才)。三十一年(1603年)登贤书(中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进士(同科有杨涟、左光斗),选庶常。三十八年(1610年)授任监察御史。四十八年(1620年)晋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天启三年(1623年)晋升左侍郎。天启四年(1624年),论功擢升为兵部尚书,赠少保。
- 司马亨
司马亨,元时无锡人,世居邑之开化梅里,相传为温公之裔。
- 赵璜
赵璜(?-1532),字廷实,号西峰,安福人,明朝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兵部,历员外郎,济南知府,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以不附刘瑾,被逮除名。后复官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不久改调山东。再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还佐部事。嘉靖元年(1522)迁工部尚书。锐意厘革,中官不敢阻挠,得举其职,与秦金齐名。嘉靖六年三月二十二日致仕。嘉靖十一年召复故官,未行而同年七月卒。赠太子太保,谥庄靖。
- 周在浚
河南祥符人,字雪客。周亮工子。官经历。夙承家学,淹通史传。有《云烟过眼录》、《晋稗黎庄集》、《天发神谶碑释文》、《秋水轩集》等。
- 元·张乔
张宪(约公元1341年前后在世)字思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初前后在世。晚为张士诚所招,署太尉府参谋;迁枢密院都事。元亡,变姓名为佛家奴,周游四方,不娶妻,不返乡里。后到杭州,寄食报国寺,终日书不离手,以老终身。宪著有《玉笥集》十卷,常携此集自随,卧则以之藉首。《四库总目提要》评称其作“磊落肮脏,豪气坌涌。”
- 韦安石
韦安石(651年-714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北周大司空韦孝宽曾孙。韦安石出身于京兆韦氏郧公房,早年以明经入仕,历任乾封县尉、膳部员外郎、并州司马、郑州刺史、文昌右丞、扬州长史、刑部尚书等职。他在武后、中宗、睿宗年间,四次被拜为宰相,官至尚书左仆射,阶至特进,爵至郇国公。后因罪贬为蒲州刺史,玄宗时再贬沔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死于贬所。
- 赵纲
赵纲,字希大,号省吾。无锡人,世家南市,相传宋宗室未可知,父默訾中乡举,希大幼聪颖,累试不第,二十九岁病疾而亡。
-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