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诗词古文>刘程之生平

刘程之生平介绍

刘程之,字仲思,彭城(江苏铜山县)人。年少丧父,对母亲极为孝顺。擅长老子、庄子的学说,不随便混杂于当时的俗世。>>查看刘程之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刘程之最初担任政府的参军,当时的王公大臣皆先后地引荐他高升其他的官职,刘程之都坚决地推辞。
 
  当时慧远大师,居住在庐山的东林寺,修习念佛三昧,刘程之于是前往依止。慧远大师说:‘官禄显赫,云何不为呢?’刘程之说:‘晋朝没有磐石的坚固,有情众生却有累卵的危险,我又何必去作官呢?’当时南朝刘宋的皇帝刘裕因为刘程之不屈服于官禄,因此称他为“遗民”以赞扬他高洁的德行。同时有一些具有清净信心的士人,如宗悫、雷次宗、周续之、张野、张诠、毕颖之等人,也都来庐山依止慧远大师修行。于是大家在西方三圣像前,营建房舍创立莲社,一同修行净土法门,由刘程之镌刻石头立下誓愿,其文章曰:

  ‘因缘变化的道理既已明白,则去来生灭的征兆就很明显了。迁流感生的理则既是相应于事实,则善恶因果之报应就是必然的了。知道人身难得,很快地就失之于交臂之间而沉沦六道,了悟世事无常、生死逼迫的急切。明白三途恶报在急急相摧,知道险难恶趣之难以超拔。此就是那些一同志向的贤者们,之所以于晨朝精勤、夜里警惕,想要仰望有所救济解脱的原因啊!

  而所谓的不可思议境界,只可以用感通而达到,不可以形象去追求。如果能够感通于实有的事物,则虽然是幽远的道路也近在咫尺。如果求之于没有实在体性的东西,则渺渺茫茫何有目标。今日有幸能够不谋而得感通,归心于西方极乐世界,作文章于篇幅,以表明我等真实的信心,并将情意志愿发露于天地之间。于是这些机缘迹象相通于睡眠梦境之中,以致于有百余位贤者一起前来共同修行的这种令人心中欢欣之事。群贤如云彩般聚集而显出光明,众人形影相齐犹如天造地设。功业必定要有理则才能和谐,此种殊胜的事情,并不是只由人力即可达到。此实在是天地启运其真诚,暗中运助,使得众贤才能聚集一处啊!

  然而众人的背景德行参差不齐,善根功德也不一致,虽然早晨大家所祈求得生净土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到了晚上心意又有所不同,即使是我同一师承的道友眷属也是如此,这实在是令人感到可悲。是以慨然振奋,命大众整理衣襟前往法堂,令大家齐运一心,将心意寄托在不可思议的究竟之处(西方净土)。誓愿和这些一同修行的人,都能优游地往生于极乐国土。而那些超群绝伦出类拔萃、首先往生净土的人,请不要在高耸的云端独自优游,而忘了要兼顾那些仍然在深谷陷溺的众人。

  觐见阿弥陀佛绝妙的天容,开启我们的心灵,使其产生真实觉照的作用。迷昧的妄识由真心去启悟,粗重的身形改变为莲华化生的殊胜妙身。依托著莲华于八功德水之间,在七宝行树的覆荫下赞叹阿弥陀佛。于辽阔的天地之间飞行、而飘荡著如云般轻柔的衣裳;在伴著花香的微风中优游、而还忘了时间岁月。低头向三途遥遥地俯谢而去,昂首傲视著天宫而长辞于三界之外。接引众灵以继起往生净土的大道,遥指著阿弥陀佛这个大觉悟者作为归向的目标,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理想,岂不是很宏伟远大吗?’

  刘程之后来到西林山涧的北边,自己别立禅修的房舍,专精研究佛法深奥的义理,同时严格地持守戒律,并作念佛三昧诗。居住半年之后,在禅定中见到阿弥陀佛放光照耀大地,皆呈黄金色。又经过十五年,当他正在念佛的时候,见到阿弥陀佛,以白毫相光照触其身,并垂手表示安慰和接引,刘程之说:‘怎样才能获得如来为我摩顶,并以衣服覆盖我身。’才说完不久阿弥陀佛就为他摩顶,并且拿袈裟披在他身上。另外又有一天,梦见进入七宝莲池,见到青色白色的莲华,其水池湛然澄澈。有一个人头顶有圆光,胸中现出卍字,指著池水说:‘此是八功德水,你可以饮之。’刘程之于是饮用此水,觉得很甘美。睡醒之后,异香从毛孔之中散发出来。接著就向人说:‘我往生净土的因缘已经到了!’

  于是请僧人诵《妙法莲华经》,将近有数百部。刘程之对著佛像焚香,一再地礼拜并祈祷说:‘我因为释迦牟尼佛的遗教,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此香应当先供养释迦如来。其次供养阿弥陀佛。再其次,供养《妙法莲华经》,我之所以能够得生净土,就是由于此经的功德。并且愿与一切的有情,能够同生西方净土。’说完之后即与大众告别,睡卧在床上,面向西方合掌,安然地往生。当时为东晋安帝义熙六年(西元四一○年),时年五十九岁。

猜你喜欢

  • 胡榘

    胡榘(1164-1224),江西庐陵人,宋抗金名臣胡铨之孙。淳熙十四年(1187),24岁的胡榘以监庆元比较务摄任(暂代)象山县令,监比较务是州衙监管各县酒务(当时酒类属国家专买)的职事官员。淳熙十五年,李孟传就任象山令,胡榘去职。可就在十四年秋,胡榘到象邑之西山(西谷)赏丹桂,赞叹之余,引发诗兴,写了一首《咏丹桂》,在宽阔的联想和想像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丹桂的风采。“象山县令诗咏象山花”成了一时传闻,此诗也不胫而走,被广泛传抄。

  • 武林隐

    [元](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

  • 邓廷桢

    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汉族,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清代官吏,民族英雄。嘉庆六年进士,工书法、擅诗文、授编修,官至云贵、闽浙、两江总督,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击退英舰挑衅。后调闽浙,坐在粤办理不善事戍伊犁。释还,迁至陕西巡抚。有《石砚斋诗抄》等多部著作传世。江苏南京市有“邓廷桢墓”可供瞻仰、凭吊。

  • 史昂

    玄宗天宝间人。曾至边塞从军,作诗赠浑惟明。后归洛阳,颇不得意。敦煌遗书伯三六一九、伯三八八五收其诗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锺将之

    (约公元一一八二年前后在世)字仲山,长沙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中前后在世。尝为编修官。将之工词,著有岫云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屠性

    绍兴馀姚人,字彦德。明《春秋》学。诗文严整有法度。顺帝至正间以乡荐为嘉定儒学经师。有《彦德集》。

  • 袁用雨

    袁用雨,字辰用。东莞人。明思宗崇祯三年(一六三〇)贡生,十二年(一六三九)任连平州学正。事见清雍正《连平州志》卷六。

  • 司马槱

    司马槱字才仲,陕州夏县人,元佑中以苏轼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入第五等,赐同进士出身。累迁河中府司理参军,终知杭州,卒于任。事迹见张耒《书司马槱事》(《张右史集》卷四七)。《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 叶小鸾

    叶小鸾(1616~1632)明末才女。字琼章,一字瑶期,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文学家叶绍袁、沈宜修幼女。貌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能画,绘山水及落花飞碟,皆有韵致,将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 郑岳

    福建莆田人,字汝华。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江西左布政使。宁王朱宸濠夺大量民田,民立寨自保,宸濠欲加兵,岳持不可。后为李梦阳所讦,夺官为民。世宗即位,起抚江西。旋召为大理卿,陈刑狱失平八事,迁兵部左侍郎。后乞休归。有《莆阳文献》、《山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