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诗词古文>周密生平

周密生平介绍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查看周密的诗词古文

介绍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南宋末年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流寓湖州(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一说其祖后自湖州迁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宋宝祐(1253—1258)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景定二年(1261),任浙西帅司幕官。咸淳初为两浙运司掾属。十年(1274年)监丰储仓,端宗景炎闸知义乌县。宋亡,入元不仕,隐居弁山。后家业毁于大火,移居杭州癸辛街。

  周密善诗词,能书画,雅好医药。他的笔记集《齐东野语》、《志雅堂杂钞》、《癸辛杂识》《武林旧事》等,多载当朝史事传闻、杏林轶事、民俗风情,是研究宋代文化史的珍贵索引。书中所载录的医事制度、医家史料、典籍训释、养生知识、各科医案,特别是治病疗疾的验方效剂,多为作者搜集、使用后的验证,大都真实可信。其作品《观潮》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尤其作品勤于辑录宋代文献。家藏图书极富。父周晋,积累旧书有4万卷。自称:家有三世积累,凡有书42000余卷及三代以来金石之刻1500余种。建藏书楼为“书种堂”、“志雅堂”、“浩然斋”等,常校雠其中。所著《齐东野语》亦简介历代藏书故实,对研究唐宋藏书史实有参考价值。编纂有《书种堂书目》、《志雅堂书目》,惜已早佚。

文学作品

  周密为南宋末年雅词词派领袖,有词集《萍洲渔笛谱》 ,编有南宋词集《绝妙好词》《武林旧事》等,集132家作品,流传於世。周密曾作有《三姝媚》送王沂孙,王沂孙也赋词相和。周密、张炎,和王沂孙、蒋捷并称“宋末四大词家”。他虽出身望族,却无意仕进,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平民,可谓一个“职业江湖雅人”,从其自号“草窗”便可见端倪。

  从周密留下来作品中更可以窥见他充满雅趣的生活和经历。他在词、诗、书、杂文、画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词风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并称“二窗”,为宋末格律词派的代表作家。与邓牧、谢翱等往还。

  他曾作《志雅堂杂钞》录有关图画碑帖、诸玩、宝器、医药、阴阳算术、仙佛、书史等方面的知识。又撰《云烟过眼录》记载当时各家所藏奇珍古玩(如玉器、古琴之类)及评论书画。其《澄怀录》则是前人片断散文的辑录,其中多是古人写自然风光或田园生活的,表达他对林泉高致的向往。

  《齐东野语》可补史传阙文,《武林旧事》掌故见闻广博。对保存宋代杭州京师风情及文艺、社会等史料,贡献很大。曾在吴兴家中设“书种”、“志雅”两座藏书楼,藏书42000余卷,及祖上三代以来金石之刻1500余种。但生前已散去不少。

  另著有笔记体史学著作《草窗旧事》、《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等杂著数十种词集名《频洲渔笛谱》,入《彊邨丛书》;《草窗词》2卷。存词150余首。有《四部备要》本、中华书局排印本。《武林旧事》中《观潮》被选入初二课文。

评价

早期多惆怅之作,如〔木兰花慢〕《西湖十景》,韵美声谐,中期以后转为忧伤凄楚,多抒发思国怀乡之情,如〔拜星月慢〕“腻叶阴清”、〔秋霁〕“重到西泠”、〔玉京秋〕“烟水阔”、〔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等。他善自度曲,也有过分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医学贡献

  在《武林旧事·卷八》中,周密记载了宋代宫廷产科制度的严密列出饮食禁忌、合用药材、催生物件等,这足以说明当时产科水平的高超。《齐东野语·卷十六》中,还有关于男科学的论述:“世有男子,虽娶妇而终身无嗣育者,谓之‘天阉’,世俗命之曰‘黄门’。”在《经验方》中,周密记叙了以胆矾治疗喉痹的经历。周密用这一家传方治疗数人喉痹,莫不应验。遂感叹道:“养生之家,不可不预储以备用。”周密在《志雅堂杂钞》中,也记载了多个治疗喉痹和喉蛾的单验方,简单实用。

  《志雅堂杂钞》中,还有一则治疗痈疽恶疮初起方,用当归须、黄柏皮、羌活三味为细末,以金银花藤捣汁调敷疮头周围,可收毒托脓,消肿敛疮。周密曾因夏湿生足疡不愈而引发臁疮,敷糁膏濯至冬,仍糜烂不愈,痛痒杂作。友人俞和父见他蹒跚不便,便告他用淡齑水洗涤疮口后,用“驻车丸”研细,加乳香少许外敷,数日后果痊。此外,《曝日》中所记载的“负暄”即冬日里日光浴的保健习俗等,用香附、姜黄、甘草为细末,预防风瘴疫气等,都是宋代中医药文化的实录。

猜你喜欢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 穆修

    穆修(979~1032),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属山东汶上)人。后居蔡州(今河南汝阳)。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寡合,被诬贬池州。后为颍州、蔡州文学参军,徒居蔡州。性刚介,好议论时弊,诋斥权贵。不满五代以来及西昆体的靡丽文风,继柳开之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传统,至镂刻刊印韩柳集,亲自鬻书于开封相国寺。对尹洙、苏舜钦、欧阳修均有较大影响。仁宗明道元年(1032)卒。著有《穆参军集》。

  • 黄中辅

    黄中辅(1110—1187)字槐卿,晚号细高居士。是抗金名将宗泽的外甥。义乌县城东隅金山岭顶人。祖父景圭,金吾卫上将军,居浦阳(今浦江)。父琳,迁居义乌。黄中辅赤诚爱国,忠奸分明,祟尚气节,不为苟合。时秦桧柄国,诬害忠良,粉饰太平,不思北进,黄中辅于京师临安太平楼题句“快磨三尺剑,欲斩佞臣头”,为世人所重。

  • 郑明选

    浙江归安人,一作福建侯官人,字侯升。万历十七年进士。知安仁县,官至南京刑科给事中。有《秕言》。

  • 章良能

    章良能(?~1214),父章驹,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授上虞知事。兄良肱,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

  • 张翔

    (724—779)安定人,字子翼。玄宗天宝初入仕,历任济王府参军、阌乡尉、陕县尉、京兆功曹等,官至殿中侍御史。

  • 薛沆

    僖宗时人。约于僖宗乾符末至中和初为庐州刺史。事迹据《诗话总龟》前集卷一〇引《南部新书》。《全唐诗》存诗2句。

  • 爱新觉罗·乌尔恭阿

    爱新觉罗·乌尔恭阿(1778年—1846年),初名佛尔果崇额,袭爵,诏改名。号石琴主人,郑恭亲王爱新觉罗·积哈纳第一子,郑献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七世孙,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袭郑亲王,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薨,谥曰慎。有《石琴室稿》、《易水往还稿》。

  • 岳岱

    苏州人,字东伯,自称秦馀山人,又号漳馀子。为嘉靖、隆庆间名士,隐居阳山。中年出游恒、岱诸岳及东南诸名山。善画能书。尝作《咏怀诗》九十六篇,为时所称。

  • 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