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uān

【源】 春秋时吴国鱄诸之后(11,17,21,62)。鱄诸,春秋时吴勇士,行刺吴王僚(21)。即专姓。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鄟 ()”云: “鲁附庸国, 成六年鲁取之, 子孙以国为氏。去邑作 ‘专’; 又作 ‘��’。”或以国为氏。 ② 《姓氏考略》 注云: “卫公子��之后。”此当以祖辈名字为氏,系出姬姓。

春秋时吴有勇士��设诸(按: ��设诸, 又作“专诸”,刺杀吴王僚者)。

猜你喜欢

  • 读音:yì【源】 ①佚为商时侯国,周武王俘佚侯、艾侯小臣四百人,其后以国为氏,见《姓考》(17,60)。②佚,春秋时郑大人采邑,后以地为氏(17)。③周时史佚之后,以名为氏(26,60,62)。【望】

  • 读音:Jǐng井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井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有取之不尽的意思,取吉利之意而为姓氏。二是以封邑为姓氏。春秋时,虞国大夫被封于井邑,人称井伯,后世就用

  • 和果羅

    读音:Héguǒluó【综】 清蒙古镶白旗有和果罗氏(259)。

  • 長孫

    读音:Zhǎngsūn【源】 ①春秋时齐公族有长孙氏,见《路史》(17,26,62)。②北魏时鲜卑人姓。其先与魏主拓拔氏同源。北魏献帝以次兄为拔拔氏,后改为长孙氏(7,11,12)。【望】 济阳(17

  • 释利

    读音:shì lì占城国王姓释利,名因德缦。(见《南史》)

  • 尼瑪蘭

    读音:Nímǎlán金代女真族姓氏,乃金女真之白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他。

  • 太連

    读音:Tàilián《姓氏词典》收载。其据《魏书·官氏志》注云:“高车姓。后改为连氏。” (按:查今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官氏志》,未见“太连”氏。姑收录以备考。)

  • 读音:píng【源】 春秋时纪国大夫食采于郱(故城在今山东临朐东南),因以为氏(17)。【布】 江苏武进有此姓(314)。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据《路史》 云:

  • 威赫

    读音:Wēihè【源】 西夏人姓(24,63)。【人】 威赫伊特,西夏将(24,63)。历史上羌族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辽兴宗十九年正月,遣使问罪于夏。夏将旺布等攻之

  • 沙吉

    读音:Shājí【综】 藏族姓(房名)。历史上吐蕃军中姓释迦之藏人留居四川马尔康后,将其姓命为房名,以后又讹为沙吉(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