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ǔ

【源】①系自姬姓。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至鲁公顷灭于楚,其后以国为氏,见《通志·氏族略》(12,60)。②东晋时乌桓人有鲁氏,见《通鉴》(242)。③金时女真人孛术鲁氏汉姓为鲁(71)。④清时甘肃平番县土司巩卜失加,元蒙古人后裔,明时赐姓鲁(72,229)。⑤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秦楚鲁氏、博都里氏等后均有改姓为鲁者(180)。今满族姓(183,344)。⑥佤族姓。原姓木依库,子孙分别以三子之名为姓,其一曰鲁(159)。⑦彝(128,130)、白(138)、苗、土家、布依、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望】扶风(418),新蔡(17,60)。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2%。尤以山东、安徽等省多此姓,二省鲁姓约占全国汉族鲁姓人口40%。 【人】鲁仲连,春秋时齐大夫(7,17)。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辽宁之铁岭,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鲜、苗、彝、白、土、布依、土家、仡佬、撒拉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武王克商,封其弟周公旦於曲阜。本少昊之墟,又大庭氏居之。鲁於其上作库,故谓 ‘大庭氏之库’。其地本名鲁,因以命国,子孙以国为氏。” 《姓氏考略》 注引 《姓谱》 云: “鲁出姬姓。周公子伯禽所封,至鲁倾公,灭於楚,迁下邑,子孙以国为氏。” 望出扶风、新蔡。②土族之鲁姓,当系出蒙古族博尔济锦(或译作“孛儿只斤”) 氏,其先祖名脱欢,系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元末随顺帝北逃流流河西,率部降明。其后裔贤,因功升都指挥使,拜骠骑将军,赐姓鲁。称鲁贤、鲁土司,其后以鲁为姓,沿袭至今。③白族之鲁姓,则源於古代图腾 “腊波”,意为虎氏族。或以为姓。后改为单姓,或取 “腊波” 之首音谐以“”姓,或音转而为 “”。④土家族之鲁姓,别有源流,相传古有努力卡巴者,或译作 “鲁力卡巴”,老蛮头恶着冲的大将,有勇无谋,其后或以鲁为氏。⑤撒拉族之鲁姓,则由回民连同姓氏一同融入。注②——⑤见 《中国人的姓名》。

战国时齐有鲁仲连; 三国时吴有鲁肃; 宋代有鲁宗贵; 元代有鲁善明; 清代有鲁超,会稽人,广东布政使。

猜你喜欢

  • 读音:Xī《姓氏词典》引《姓谱》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Shí【源】 见《姓苑》(15,21,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Jǐ/Jii【源】 苏冶妊作虢妀鱼母賸鼎。妀者,苏国之姓,见王国维《观堂集林·女字说》引《苏冶妊鼎》(86)。

  • 兆墨特

    读音:Zhàomòtè【综】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色棱额之妻为兆墨特氏(260)。

  • 何舍里

    读音:Héshělǐ【综】 清满洲正红旗中有何舍里氏(260)。疑系赫舍里之异译。又,清正红旗满洲领催觉霍托之妻为何西里氏(260),辽宁沈阳锡伯族有何舍哩氏,汉姓为何,又有赫舍里氏,汉姓为康(433

  • 九庫塔

    读音:Jiǔkùtǎ《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满族姓,清顺治时内大臣努山,姓此氏。”

  • 渠丘

    读音:qú qiū【源】 ①系自嬴姓。春秋时莒国之君居于渠丘(故城在今山东安丘南),故谓之渠丘公,因邑为氏,见《风俗通》(1,6,12,17,60)。②汉时彭城王之后有渠丘氏(21)。【变】 一作〔著

  • 读音:zhǔn古守准之官,以职为氏。(见《姓氏考略》)

  • 鐵木爾

    读音:Tiěmùěr《姓氏词典》收载,其注云:“即铁木儿氏。蒙古族姓。”

  • 读音:zhāo【源】 ①夏禹之臣昭明作衍历(60,62)。此乃昭姓之始。②系自芈姓。春秋时楚昭王熊轸有复楚之大功,子孙遂以谥为氏。与旧族屈、景皆为楚大族,称之三闾(7,12,15,17,60)。【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