髠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成公太子髠顽之后,见《姓源》(17,62)。【变】 亦作〔髡〕(91)。【人】 髠屯,春秋时郑国外仆,见《左传》(11)。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成公太子髠顽之后,见《姓源》(17,62)。【变】 亦作〔髡〕(91)。【人】 髠屯,春秋时郑国外仆,见《左传》(11)。
读音:Rǔ【源】 北齐时人姓,见《姓觿》(17,62)。或系库傉官氏所改。【人】 傉伏。北齐人(17)。傉怀志,宋时宦官(7)。《姓氏词典》引《康熙字典》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 查《康熙字
读音:táng【源】 春秋时楚大夫伍尚食采于堂(故城在今江苏六合北),其后以邑为氏,见《风俗通》(1,9,11,15,17)。【变】 亦作棠(60)。【望】 汉阳(17,60,418)。【布】 江苏武
读音:péi【源】 见《姓觿》(17,62)。【望】 齐郡(17,418)。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字汇》 云: “䏽, 姓也。”未详其他。
读音:shī yǐn三公官也,以官为氏。(见《风俗通》)
读音:Tǔfúlú【综】 北魏时改代北姓吐伏卢氏为卢氏(17,27,60)。亦作〔叱伏卢〕(9,17)。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魏书·官氏志》注云: “代北姓。后改为卢氏
读音:Wēngguàn【源】 元蒙古人姓,以部名为氏(24,63)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元阿勒古斯、托克塔古哩,翁观部人。
读音:Ā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隋代有庵罗; 唐代有庵铄。
读音:Xīn【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中国姓氏辞典》 援引 《新编千家姓》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读音:sì fàn四饭缺之后。(见《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
读音:Túěrgé【源】 清蒙古八旗姓(23,63)。【变】 一作〔图尔格斯〕(72,259)。【人】 图尔格阿敏道,清蒙古镶红旗人,世居察哈尔,任副都统(23,72)。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