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án

【源】①系自曹姓。颛帝之元孙陆终第五子曰安,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于邾(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为鲁附庸。邾挟之后,至于夷父,字颜,子孙以字为氏(6,7,12,17,60)。②周公之子鲁侯伯禽之支庶食采于颜邑,其后以邑为氏(6,7,9,12,60)。④金时女真人完颜氏后改为颜氏(71)。又,清满洲人姓,世居大凌河(23)。⑤台湾土著(65)、毛难(110,111)、白(140)等民族均有此姓。【望】琅邪、东鲁(17,418)。【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5%。尤以山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颜姓人口31%。【它】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省颜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彦山,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其颜姓(65)。【人】颜无繇,春秋时鲁人,孔子弟子,颜回之父(9,12)。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及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壮、白、苗、土家、毛难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① “曹姓。颛帝元(玄)孙陆终第五子曰安,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之於邾,为鲁附庸。邾挟之后至於夷父字颜,《公羊》 谓之颜公,子孙因以为氏。”② 《广韵》注云:“出琅邪,本自鲁伯禽支庶有食采颜邑者,因而著族。” 《姓氏考略》 据王俭 《姓谱》 注: “鲁伯禽支子有食采颜邑者,因以为氏。望出琅邪。” (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注为 《通志·氏族略》 语,误。《通志》无此语,盖传抄之误。)

春秋鲁有颜回,孔子弟子; 北齐有颜之推,临沂人,文学家; 唐代有颜真卿,万年人,书法家; 明代有颜应祐。

猜你喜欢

  • 條狼

    读音:Tiáoláng《姓氏词典》收载。其据《简明中国通史》注云: “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未道其详。

  • 读音:jú【源】 见《姓苑》(15,21,62)。《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亦收此姓,音zhuó。姑兼收。

  • 读音:Shēn【源】 㜪,国名,汤妃有㜪氏女,生太丁,后以为氏(60)。有㜪即有莘,亦称有辛,有㜪,故城在今山东曹县西北,商汤娶有莘之女,即其国

  • 卓生

    读音:Zhuōshēng基诺族姓氏。今云南之景洪有分布,本氏族名,后以为姓。《中国人的姓名·基诺族》 收载。未详其他。

  • 公朱

    读音:gōng zhū【源】 ①春秋时宋国公子朱之后,见《世本》(4,7,17,60)。 ②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国公子朱为息公(息为周时姬姓之国,灭于楚,故城在今河南息县西南),其后有公朱氏(4,24)

  • 读音:tuí【源】 ①颛顼之后有隤氏(8,21)。颛顼(即高阳氏)时八才子之一有隤敱(62)。②隤,春秋时郑大夫食邑(故城在今河南获嘉西北),后以邑为氏(17,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

  • 读音:Cán【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湖北之益阳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中国姓氏大全》 注曰: “有人以养蚕之业为姓。”

  • 北鄉

    读音:Běixiāng【源】 见《姓苑》(7,9,12,17,60)。以所居为氏,如南乡之类(60,61)。按,汉时有北乡国,故城在今山东旧青州府境内,又北魏时置北乡郡,故治在今山西荣河北。北乡氏或系

  • 烏朗哈-爾吉們

    读音:Wūlǎnghǎěrjímén《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清嘉庆时甘州提督百祥,姓此氏。”未详其他。

  • 读音:Dāi【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山西汾阳有此姓(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