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豕
读音:Wéishǐ
【源】 韦豕,国名(参见韦姓),以国为氏(6,9,12,17)。亦见《诗经·商颂笺》(63)。
【源】 韦豕,国名(参见韦姓),以国为氏(6,9,12,17)。亦见《诗经·商颂笺》(63)。
读音:Kǎnàgéyī’ěr【综】 鄂伦春族姓,世居黑龙江逊克,汉姓为韩(191)。
读音:Luóyí历史上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西夏有武节大夫罗伊守忠、罗伊思忠。
读音:jīng sūn见《姓苑》。光武族父泗水王歙,字经孙,或其后以字为氏。(见《姓氏考略》)
读音:lì【源】①古帝栗陆氏之后有栗氏,见《风俗通》(1,6,7,12,17)。②满族姓(344)。 【望】江陵(17,418),长安(6,60)。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9%,尤以
读音:Āxī【综】 唐时突厥姓。唐玄宗时有突厥降户阿悉烂,见《新唐书》(242)。西突厥十姓有阿悉结阙俟斤、阿悉结泥敦俟斤,属弩失毕部(428)。阿悉氏似出此两部之后,以部为氏。《姓氏词典》
读音:yǒu【源】 ①相传黄帝之25子中得姓者14人,其中有酉姓,见《世本》(9,11,12,17)。②伏羲之裔分王黔中酉阳(故城在今四川酉阳北),后因氏,见《姓考》(17,60)。【变】 或作羑(9
读音:Qiū【源】 古文丘字(62)。或系丘姓避孔圣讳而改用古文丘字(63)。《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按:丠,同 “丘”。《广韵》: “丘,《说文》作丠。”疑亦用
读音:zhān黄帝臣鳣先之后。(见《姓考》)
读音:Mǎlìfēnkǎ’ěrtākǔlù【综】 鄂温克族姓。属居于额尔古纳河的卡尔他苦鲁氏族之小姓(192)。
读音:Liúfù【综】源出不详。或系刘、傅两单姓合成。亦作〔刘付〕(92)。广东化州(315)、广西陆川(360)等地均有此姓。